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269|评论: 37

[热点事件] 文具盲盒让孩子上瘾!为何盲盒让人欲罢不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盲盒盲盒,顾名思义,只有打开了才会知道自己买到了什么。玩具、零食、衣物、化妆品……可以说“万物皆可盲盒”。
cace3049e316685b6f29a8a4b13d6704_middle_1024x769-164911_v3_16981678524551610_ff0.jpg


如今,未成年人逐渐成为盲盒的主要消费群体,有的甚至沉迷其中,尤其是“文具盲盒”。

3月6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表示,以盲盒形式销售文具,已经偏离了文具的内在价值属性,还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建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盲盒。

上海消保委:文具盲盒让孩子上瘾

上海市消保委在线下实体店的消费调查发现,一支普通的中性笔售价在2元左右,但是套上文具盲盒的包装后,售价可高达12元。中性笔、修正带、橡皮、笔记本等还以套装的形式销售文具盲盒(“惊喜福袋”等),售价在原有单一品种文具的基础上,价格翻番。
f4decf42e1fa72023b96c4bf07bf07b6_middle_1069x769-164915_v3_19111678524555896_9da.png
以在某电商平台销售的一款主题系列中性笔盲盒为例,其中包括14种普通人物款加2种隐藏人物款。随机发货一支为6.8元;指定普通人物款,价格升至7.8元;指定隐藏人物款,价格高涨至68.8元。虽然价格高了,但这些产品质量和常规文具没有明显差异。

992a47113ff6729d6f2d5c1d0ec9a038_middle_1290x2176-164903_v3_13741678524543288_5a.png
某电商平台售卖的文具盲盒

上海市消保委就“什么是大家课余时间谈论最多的话题”随机对1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发现,31%是学习和考试成绩;盲盒(包括文具盲盒)达到25%,仅次于“学习和考试成绩”这个话题。

“文具惊喜套装”“文具魔盒盲盒”等带有博彩性用语的文具产品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很大。孩子反复购买文具盲盒的现象,让人意识到了孩子染上“文具盲盒瘾”的可能性。

文具的内在商品价值属性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孩子们学习,简约、朴实、环保、实用才应该是文具应有的追求。上海市消保委建议,立法禁止以盲盒的形式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

抛开文具这一类别来看,盲盒还可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来自清华大学的陈润森博士领衔团队在柳叶刀子刊发表研究显示,沉迷盲盒,易出现焦虑抑郁心理。

不管是大人、孩子为什么忍不住买盲盒
202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盲盒线上消费呈爆发式增长,增速超400%。时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越来越多人为盲盒买单,甚至对收集盲盒欲罢不能。

为什么盲盒让人“上瘾”?
1、不确定性更“诱人”

盲盒消费与博彩一样,有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反馈的及时性等特点。由于打开之前并不知道买到什么,能诱发强烈的新鲜感、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拆盒时的期待感会让消费者加倍开心,甚至上瘾。


[url=]收藏[/url]
middle_500x281-164913_v3_13181678524553971_4ebc8abeeed7e73712c2230bc14d612e.gif



2、就想凑齐整套

大部分盲盒一个系列会设置1~2个较难买到的隐藏款。在爱好者眼里,所有款式的盲盒就是一个整体,一直想凑齐整个系列。否则就会有种“心里痒痒的”感觉。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完形心理”,也是人们常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合”。因此,隐藏款大大增加了持续购买盲盒的吸引力。

3、从中寻找安慰

盲盒大多数是一些手办或人们所熟知的动画形象,具有天然的可爱、怀旧等属性,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动画可能陪伴他们度过了很长的一段岁月。此外,如果能买到隐藏款,能让自己觉得“运气好”,还可以带给自己快乐和惊喜。

4、炫耀性消费

如果买到了隐藏款或普通款式中更受欢迎的盲盒时,会激发消费者的攀比心理,继续购买盲盒以彰显自己的独特之处。此时,盲盒已超出了它自身的价值,很多人看中其带来的自身价值满足感。



[url=]收藏[/url]
middle_400x291-164910_v3_20751678524550584_35de8fb3a1e60705debd658017321ede.gif



5、满足社交需要

《社会行为与人格》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显示,收集东西对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很有意义,收藏者可以跟其他的同好建立来往。

还有很多人在网上或店里蹲点,跟其他人交换盲盒,在体会到抽盲盒快感的同时,还能通过社交收获一份友谊。
前文提到的文具盲盒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上海市消保委在调查中发现,文具盲盒成为孩子们沟通交流的社交“硬通货”,不买文具盲盒的孩子与同学们没有共同的话题,容易被孤立。

另外,很多盲盒设计精美,具有审美价值,也会吸引消费者购买、收藏。

不想掏空钱包怎么克制购买欲
在经济范围允许内,偶尔通过抽盲盒来愉悦一下心情,并不是件坏事。但若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到达了“上瘾”的程度,则需要加以控制。

认清自己的“能力”

人类总喜欢高估自己控制事件的能力,这种心理被称为“控制错觉”,是指夸大自己产生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倾向,即便是对于随机事件,人们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控一切。比如,买盲盒时,总认为自己能集齐一套或买到想要的款式。克制不住购买欲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控制错觉”有可能导致自己去冒不必要的风险,尝试说服自己别买。


[url=]收藏[/url]
middle_1024x724-164859_v3_19471678524539698_0924609960bd270b1c7bba7a24b93d2e.jpg



看看自己的“钱包”

盲盒的价格从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如果“一直买一直爽”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经济负担;追逐盲盒也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如果你很闲很有钱,当我没说)

如果自控力差,可以每月发工资后,将固定开支存在A卡,剩余的放在B卡,限定购物只能用A卡里的钱。如果控制不了自己,请家人帮你保管B卡。

建立购物“屏障”

“屏障”形式很多样,比如找一个理性的朋友,告诉TA你需要被提醒“理智消费”,买盲盒前先询问TA的意见。当然,这个朋友最好别是盲盒爱好者。

告诉孩子盲盒的“秘密”

儿童、青少年长期沉湎在购买盲盒的陷阱中,可能会影响学习、形成攀比心理,还可能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其中的“消费陷阱”,学校要关注青少年的消费和社交情况,及时给予引导。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2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3-4-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买过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23-4-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赌博本质上差不多

发表于 2023-4-2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4-1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盲盒是一种赌博行为之一

发表于 2023-4-1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性本能反应是想不劳而获……

发表于 2023-4-1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消保委建议,家长要以身作则

发表于 2023-4-1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未买过盲盒星人。甚至我都不太理解,盲盒那种质劣价昂的东西,为啥会有那么多成年人上头般得收集,是大家压力太大了吗?虽然我买好吃的钱花的比买盲盒更多……
发表于 2023-4-1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要明智,不盲目啊

发表于 2023-4-1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孩子讲不通的

发表于 2023-4-1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性就喜欢这样

发表于 2023-4-1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幻想好运会落到自己头上

发表于 2023-4-1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尔开一点点也不错

发表于 2023-4-1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喜欢重复的,玩过一次盲盒,重复了,就再没碰过。

发表于 2023-4-1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真的对盲盒提不起兴趣

发表于 2023-4-1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会上瘾的诶

发表于 2023-4-1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得到最好的

发表于 2023-4-1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出台法规应该禁止学生盲盒这种形式,完全利用小孩好奇心来坑钱
发表于 2023-4-1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盲盒最不划算了,也就骗骗小孩子。

发表于 2023-4-1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盲盒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