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日,马英九大陆行的第6天,来到了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香炉峰下的南岳忠烈祠,祭奠抗战烈士。
解说员讲完三次长沙会战,马英九问解说员: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后是第四次,怎么这里没有了?
解说员却答: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后,一路打下来我们就是1943年的衡阳保卫战。
马英九接着问:第四次就没有了?解说员回答:对,没了,三次会战结束了……
马英九依然疑惑不解。解说员接着说:南岳忠烈祠是1943年落成的,以后几年的战亡将士没有收录进来……
四次长沙会战是一个历史常识。显然,解说员的回答存在瑕疵。第一次回答不但答非所问,而且也不准确。三次长沙会战后就是第四次长沙会战,而不是衡阳保卫战。第四次长沙会战又称“长衡会战”。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发起)只是长衡会战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发起)。
解说员的第二次回答,直接把第四次长沙会战给弄没了。所以,马英九听完她的解答后,更加疑惑不解。
她一通的答疑解惑,却把马英九弄得一头雾水。这时候,或许解说员似乎突然明白了,才开始正式回答马英九的疑问。
1938年年底,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结束,中国在湖南衡山召开了国共双方参加的“南岳军事会议”,对抗战战略进行讨论和调整。
期间,与会将领皆痛心阵亡将士往往“暴尸战场,无法安葬,言者伤心,听者敛容”。因此,蒋介石决定由薛岳负责在衡山筹建南岳忠烈祠。
薛岳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四次长沙会战均由他指挥。薛岳因仰慕民族英雄岳飞,其父为他取名“薛仰岳”。可薛岳认为自己便是岳飞,何须仰慕,便去掉“仰”字,单名“岳”。
后来的事实证明,薛岳并不比岳飞差,前三次长沙会战,他击退了日军对长沙的三次进攻,一举歼灭10万日军。被称为“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只是,第四次长沙会战国军以30万:36万,失败了。
南岳忠烈祠于1940年动工,1943年6月竣工。南岳忠烈祠成了抗日阵亡将士的总神位。第一批入祠的将领有1937年在忻口会战中战亡的第9军军长郝梦龄,1937年在卢沟桥事变中殉国的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战死的第33集团总司令张自忠,1941年在中条山抗日战场牺牲的第3军军长唐淮源等37名将军。祠宇周围分布19座烈士墓葬,安葬阵亡将士最多的集体公墓是在湘北抗战中第37军60师的2128名烈士。
既然南岳忠烈祠落成于1943年6月,那么,一年之后,在第四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中殉国的抗日将士的名字,自然无缘进入南岳忠烈祠!
何况南岳忠烈祠先后三次被破坏。1944年6月日军占领衡山,南岳沦为敌手。日军对忠烈祠曾经进行了小规模的破坏。
遗憾的是,1952年,湖南省有关部门要求南岳管理局清除“反动遗迹”,南岳管理局组织石工,将忠烈祠中100多处题刻全部凿毁。
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期问,当地红卫兵对忠烈祠进行了大规模破坏,甚至烈士墓都被挖开,遗骸四处抛弃。直到1984年,胡耀邦同志来到忠烈祠参观之后,对于忠烈祠的修复工作才逐渐开展!
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