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四川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王峰,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处处长陈亮,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处监察专员樊洪,应急管理厅保障中心副主任苏玲就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王峰在会上表示,虽然全省三年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安全生产工作上仍然存在一些差距,个别企业行动成效还不够明显,一些突出隐患问题还没得到根治解决,安全风险依然不可忽视。同时,新行业、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潜藏着许多新的安全风险,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这些问题都必须高度警觉。下一步,四川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两个根本”要求,持续巩固三年行动的成果,着力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省应急管理厅保障中心副主任苏玲介绍,近年来,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安全防范工作的压力巨大。三年行动推进过程中,省安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通过分层分级、到岗到人,逐步厘清安全生产各方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苏玲表示,我省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工作经历2019年试点实施、2020年全面推行、2021年总结完善、2022年提档升级四个阶段后,2023年转为科技赋能。2019年,全省16个部门31个行业领域试点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工作。2020年,全省21个市(州)所有县(市、区)、18个重点行业领域3.2万家企业制定实施安全生产责任清单(1.0版),基本构建起党委政府和部门及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体系。2021年,全省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道路客货运输、建筑施工、燃气等22个重点行业领域制定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共性清单(2.0版)。2022年,全省各级各部门督促指导企业结合实际补充制定个性清单,推进省、市、县、乡四级清单制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行业共性+企业个性+信息化”的差异化、精细化管理,实行清单制管理的提档升级。2023年,我们进入全面科技赋能的重要阶段,为清单制管理插上信息化翅膀,着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能。“四年的时间,我省通过实施清单制管理,进一步厘清企业的主体责任、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监管责任的‘四个责任’,着力解决安全生产工作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苏玲表示,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安全监管的效能以及事故风险防范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四川特色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实现安全风险精准有效管控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处处长陈亮在会上表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过程中,全省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梳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四川特色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同时,积极推广地方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让制度成果转化到实践工作中,比如成都市加快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细化明确了燃气管线、供水管线、桥梁和人员密集场所等的感知设备建设范围、建设点位等详细内容,接入燃气、供排水、热力、桥梁、电梯等感知设备数据,录入关键指标,城市安全物联感知数据加快汇集,深入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安全风险精准有效管控。又如攀枝花市在非煤矿山尾矿库方面加强应用“清单信息化管理”手段,并推广应用在危险化学品管理领域。米易县在新白马矿业、德胜矿业、恒通矿业等10个尾矿库企业运行“清单二维码”,每日履职记录、检查记录、隐患信息记录,通过抓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关键人员,努力实现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全面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所辖全行业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再如自贡市部署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行动,深度融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目标和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措施导向,通过有奖举报的方式,鼓励发动全民参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群众可以使用“随手拍”系统上报安全隐患线索,增加了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的方式和渠道,及时消除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安全隐患,防止“积小患酿大祸”,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体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动形成“人人查隐患、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全社会本质安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