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作为国宝,因其憨厚可爱的形象备受国内外民众喜爱。大熊猫栖息地涉四川、陕西、甘肃三地,而四川境内大熊猫占全国大熊猫总量高达87.5%,可以说四川人是大熊猫们当之无愧的“娘家人”。
不论是手机里的表情包还是出国探亲必喊四川话,都无不彰显了作为娘家人对大熊猫的喜欢。
五一将至,不知有多少人将去“成都熊猫繁育中心基地”看顶流女星“花花”列入行程?不过结合最近愈演愈烈的“丫丫”“宝新”等“熊猫事件”,我也事先做了一些调查以帮助大家文明观“猫”,更好了解我们的国宝熊猫。
1.“零食”不宜多,爱它勿投食
在野外环境,熊猫主食99%是竹子,偶尔也会有采其他植物或动物腐肉。而“窝窝头”等其他食物作为营养补充物,由基地每天控制量,多吃零食不利于熊猫“排黏”。但是由于熊猫吃“窝窝头”等零食更具“观赏性”,于是也不乏有些机构为吸引游客增加给熊猫的零食供给,这其实不利于熊猫健康。
投食行为不论在哪个动物园都是大忌。首先,基地每天的竹子供应量是足够的。其次,游客投递水果不能确保是否有农药残留,投递的水或饮料被熊猫误食也会对其产生致命危险。哪怕是人类小朋友吃了安全的食物,因为生理构造不同,对动物健康也会产生不可估计的后果。近日熊猫宝新的去世也被猜测是“投食”所致,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应该做到文明参观。
2.拟野防刻板,参观忌吵闹
不论是在基地还是动物园,动物被展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向公众科普其在野外环境的生活行为等。有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面对游客以及城市产生的光噪压力是大熊猫刻板行为的诱因之一。大熊猫的刻板行为主要有踱步、甩头、转圈等。最近,作为大运会吉祥物的“蓉宝”原型“芝麻”也出现了倒走的刻板行为。
基地采用的丰容手段有气味丰容、食物丰容、环境丰容、社群丰容、感知丰容等,对防止和改善刻板行为都有一定作用。不过刻板行为的诱因众多,存在改善难、时间长等问题,如果长期无法改善,出现刻板行为的动物就会被“雪藏”,隐居幕后休养。
3.尊重专家与科学,忌迷信忌苛责
我们不能否认大熊猫从“濒危”降级到“易危”,基地和各位奶爸奶妈们做的贡献。
大熊猫作为备受瞩目的国宝,基地和奶爸奶妈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一些合理行为甚至会被夸大扭曲成虐待。并非说他们的专业性和行为不容置疑,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今的网络时代可谓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比如“丫丫”事件,群众中出现了坏人,在没有充分了解大熊猫习性和相关资料的前提下,造谣丫丫受到虐待,煽动民众情绪,破坏熊猫外交。
熊猫外交对我国国际形象和大熊猫保护都是利远大于弊。熊猫外交从赠送转为租借,再向现在的合作研究,我们对大熊猫的了解也愈发深入。其次,所得不菲的资金60%被用于栖息地保护,对野外大熊猫数量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发言确实会影响专家的工作,那些为众人抱薪的饲养员、科学家,我们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也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
文明观“猫”,从你我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