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释放的需求在短时间内打破了供需平衡,出行成本水涨船高。
“假期后回学校一对账,预算超了快一倍。”梦梦今年大三,大学三年几乎都在疫情中度过。“我就在家乡念的大学,20年入学时已经有疫情,这三年都没怎么出去过。”她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没怎么旅游过,所以对花费没什么概念。我去的是上海静安寺,景区附近随便找家店,人均就要二三百。”
但对更多游客来说,价格的上涨也挡不住他们出行的热情。
去哪儿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期间,纵使机票价格较疫情前增长三成以上,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仍超过疫情前五成;火车票同时购票人数达到历史新高,热门线路车票售罄速度超过春运;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超疫情前1.9倍,连住天数增长20%。
从旅客结构来看,“打工人”群体是出游的主力;老年旅客比例较平季下降,已不足5%;儿童和中小学生旅客比例升高,超过10%。3-4月活跃的大学生“特种兵”们则在“五一”休养生息,静待错峰出行。另据携程数据,女性和“00后”在酒店预订上购买力强劲。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估算了一笔账,吃一顿山东淄博烧烤人均消费5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750元;一张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门票仅需5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1450元;一碗广西柳州螺蛳粉人均20元 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975元……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旅游标签,凭借百元消费撬动了十余倍的消费力。
▲ 受访者供图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旅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认为,此次五一假期全国旅游需求井喷,“人从众”现象处处可见,显示出我国旅游市场拥有极强的发展韧性和蓬勃的活力。
尽管出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等数据均超疫情前水平,但人均旅游消费反而有所下降。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人均消费540.35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10.46%。可见,如今消费者正变得更加精打细算,这也给旅游产品的供给侧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望‘五一’后,要保持旅游消费长期向好的势头,各地必须继续加大业态创新供给,实施更为精准的品牌营销和个性的旅游品牌塑造,持续升级服务水准,如此才能使旅游释放更多活力,更好实现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