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文君拂袖 一身正气怒拂袖,当垆卖酒最风流。。 1989年4月12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标题为“食协一手包办,中间漏洞百出---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一本糊涂帐,有关部门要求重新提出申报方案” 。 一是评比领导工作不落实,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评比前曾明确指示,由国家食协、轻工部、商业部、农业部等单位联合组成领导小组。但实际上并没有组成联合领导小组,而基本上是由国家食协一手包办。 三是评比程序不严密,这次评比原先决定实行初赛、复赛、半決赛、决赛的淘汰制,但进行半决赛之后,中国食协又擅自从被淘汰白酒中挑出部分白酒与优胜者一起进入决赛。 五是随意确定白酒香型。 文章击中了要害,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共鸣和反响,道出了广大参评酒企业人有苦说不出来的心酸。人民日报发布消息后,国内的许多新闻媒体报刊接踵而来。 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以及全国20多家省报纷纷在显要位置都转载了这些新闻。 后来,许多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评酒会本身是一场闹剧,是一场对全国消费者的公开欺骗,是对参评酒厂的戏弄,败坏了名声形象,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但在半年前,河南洛阳市早就知道了他们已被评定为“国家名酒”。在后来公布的国家名酒名单中,他们果然榜上有名。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是他们有特异的功能未来先知?在评酒会的背后,隐藏了不知有多少见不得天的秘密和丑闻。 从1963年起就连续蝉联四川名酒称号,实力不容小觑。当时,人们都认为它是当时的夺金热门,却最终遗憾地与奖项失之交臂。枉有雄厚名优的实力,但无夺魁获奖的机会。感到委屈不公的文君酒愤然退评,一如烈女卓文君的高傲性情。 四川省文君酒系四川省名酒,省先进单位,年创税利1350万元,出口创汇额30万元。早在1923年文君酒就获四川省劝业会优质奖章。蝉联历届“四川省名酒”,1988年法国巴黎第13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在第五届全国白酒评选中,文君酒已进入決赛。但鉴于评比秩序混乱,混淆了优劣界线,败坏了社会风气,我们决定退出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行列,让广大消费者监督产品质量。 文君酒要决定退出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行列,无疑在第五届全国白酒评酒会上引爆了一颗重型炸弹,在参加酒评酒企业里产生共鸣,在社会上引起了同情和反响,这是在狠狠地打主持第五届全国白酒评酒会不公的脸。 4月2日,四川省酒专卖局局长邓兆祥电话通知了四川省文君酒厂厂长,要求立即去省政府管副省长办公室。乔厂长不敢怠慢,急忙赶去了省政府管副省长办公室。管学思副省长沒有什么往廿日的寒暄客套,开门见山就问:“你们要登报声明退出评比吗?” 管学思副省长说:“如果不退出评比行列,国家食协表态可以给一个国家优质酒奖牌(即银奖) 给你们 ,如何?” 管学思副省长问:“还可以撤回吗?” 看来已无可挽回的余地,一场简短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想起朱鎔基总理讲的:“关键在于搞好自己的品牌质量,才是最可靠最实际的。”开弓沒有回头箭,豁出去了,只有在管理上下功夫,在质量上做文章,去夺取消费者心中真正的金牌!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