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我有权拒绝任何一种解法。”
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成年后漫长而不确定的求职竞争也让年轻人耗尽心力,而现在的职场却没法带给年轻人他们期待的安全感、自我实现感、幸福感、价值感、尊严感,于是他们决定提前为退休储蓄…
压力:渐进式延迟退休、社保基金缺钱, Fire计划是年轻人的明灯吗? 最近我在B站上经常看到“攒到XX万,就辞职”的视频,而点进视频看,这些人要么是在分享攒钱进度,要么是分享计划实现后的退休生活,她们遵循着风靡美国的Fire计划为自己提前退休储蓄,但这份提前退休计划真的能是年轻人的明灯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Fire计划以及这个计划为什么能火…
Fire计划,来自美国夫妇所写的一本叫《your money or your life》一书,中文最先译为“要钱还是要命?”后面译为“跟钱好好相处”,作者主要目的是呼吁人们通过财务规划早日逃脱劳心劳力的工作。
Fire的财务基础在于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威廉·班根提出的“4%”原则,这个原则由他通过分析美国75年来的股市和退休案例后归纳得出 “只要在退休第一年从退休金本金中提取不超过4.2%,之后每年根据通货膨胀率微调,即使到过世,退休金都花不完”。但是现在很多人误解为用4%的收益投资来覆盖生活支出其实不然。4%是根据投资收益-通胀得出的。
Fire为普通人相对财务自由提供了思路,可行的财务自由是基于工资收入上开拓副业的尝试,通过正确的投资理财实现资产增值,再通过健康消费观念来节流。简而言之就是最大化收入最小化支出,不过创始人还根据不同情况分了四种方式。
这个计划在中国第一次大火大概是在2019年“养老金2035年或将结余”这个谣言传出之时,第二次是在最近国务院计划渐进式延迟退休,将每年退休的人退休年龄每年推迟几个月,90后退休或将推迟至渐进推迟至65岁之时。该计划每次大火背后折射的是当代年轻人就业的焦虑与不安。
Fire能轻易获得年轻人认同并迅速流行开来的原因和谣言引发的中电科舆情,之所以能轻易点燃公众情绪的深层原因一样,就是如今工作环境并不能给当代年轻人带来安全感。35岁中年焦虑也好,应届生春招难也罢,可能被认为是一个阶段性的焦虑;但是我们无法反驳996常态化加班现状没有被根治,违背劳动法的单双休制度能大大剌剌地写在成都招牌网站上、招聘信息上有余地画饼却没余地写下真实的薪资….这些悬在所有人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让年轻人无法逃出舒适圈。于是功绩社会批量生产了抑郁、焦虑、疲劳的人。 理性:人生是旷野,不止一种解法 放弃Fire的人说,现在和未来一样重要。 养老金、社保只能满足养老的基本需求,甚至换城市,个人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社保账户内的资金,由企业缴纳的社保金额只能留在当地。要想实现积极老龄化,安度幸福宽裕的晚年,Fire只是一种思路,不少人在实践中因为本金或者延迟满足而放弃了它,也因为它可能过于理想,一场意外或者多口之家零碎支出也导致它不能落实。
不过Fire计划和ABZ理论在实践中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即努力发展你正在从事的稳定工作的同时,逐步迈向你希望从事的领域,并积攒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保障。因《致命女人》一剧大火的刘玉玲也说过她会准备“FUCK YOU MONEY”以便工作不顺心的时候炒掉老板。
这些理念都是基于对自我的深层认知得出的,是将人生当作旷野的尝试。人生如果在既定轨道里赛跑,那最终结果就是唯一考虑,于是达不到就十分痛苦,达到了又会十分失望;把人生当作一次在旷野漫游,时时有应接不暇的风景,处处有新的刺激,不仅可以从容达到让自己预定的胜地,还能悠闲饱尝生命旅程中的快乐。
看完我今日的赘言,不知屏幕前的你又会对提前退休和自己的人生有何新的思考呢?如今的你还在自己当年所期的旷野奔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