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宜公后裔六百四十八年后再欢聚
在整理第五次续谱家族文件时,再次看到清廉兄,满篇洋溢浓郁亲情的文章、潇洒诗句及一气呵成的《寻访祖迹圆满记事录》,当年欢聚时的情景,一下子涌到眼前。此册,是他从武汉回遂宁后不久寄来的,于2017年冬季所撰。其中四首诗是在宗亲热情接待下即兴所作,可见年逾八十有二的清廉兄,不光行动矍铄,思维敏捷同样不减当年。他在观看“廿科甲第”、“柏泉张三异家族文化研究中心”、景德寺、古井、并在三异公茔址前合影后,兴高采烈诗如泉涌的他,一口气赋诗四首,借以表达柏泉宗亲盛情接待,及对谱牒消除疑惑后的欢喜和感谢之情。出于礼节,我也随即和诗一首“和清廉兄”:
叔侄翰林乃近亲,祖孙进士系遂宁 1。
五世乡贤柏泉戴,八省名宦扬美名2。
天不假年,照片中的铭川兄已作古,不知现已八十有八的清廉兄近况如何?(原清廉兄的耳朵就有点闭,往来电话均由其侄儿转达,自疫情三年以来,就失去联系,今再挂电话,他给的几个号码全成空号...... )看来“人思潮涌飞天际” ,现只可,“客愁隔岸对渔灯了”。
镜里青鸾影不孤3,对牖不知人在否?只有将清廉兄热情洋溢书信全文抄载如下,望兄在遂宁能看到。
《二零一七年丁酉孟冬下浣(22日)去湖北麻城市孝感乡白獭河绿柳村寻访祖迹圆满纪事录》
(一)圆满之因
从万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 年)入川,至今已历648载,我在82岁之年,去老家寻访祖迹而圆满归来,实是欣慰:上安先祖之英灵,下慰领导、族亲之缅望。首先我得衷心感谢这四大方面之要素:
(一)内助(冯汶清)在她有生之年,治家有方,助夫有道,教子有法,事父母以孝敬,为我们积下一笔丰厚的财富,这次又得族叔隆舅大人解囊资助二百圆 、族兄清保大哥资助五百元、张平贤弟资助五百元、清华贤弟资助五百元,(二)县政协胡主任与族亲之鼓舞,于事前给与铺路,尤其是清保兄长从物质、谱书给鄂麻城名贤。(三)父母养育之功,自己的勤学,知识、智慧是人生力量之源。(四)当地领导与宗族亲人的热情接待,提供有关资料,以及《村使馆》的丰富文史,这就是促使我圆满成功的四大要素。
(二)观感直觉
一.老家白塔河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白塔河在麻城市北15里,白塔河社区位于麻城市龙池桥街办事处北部,2015年由原白塔河村与檀树冲村合并而成,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亩,山林面积600亩,水面面积1000亩,社区管辖10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塆542户,2296人,社区总支下属二个支部,6个党小组,共产党员共计93名。
那里有一骄傲的美誉-将军乡,一共有三位少将张培荣、袁某某、周某某。《村史馆》里标榜之人忧31位,其中张姓19名;烈士英名录41位,其中张姓有14名,占1/3 。那里地理环境奇特,平原上随处可见突起的小山丘,周围是农田或池沼,环绕成太平小岛,山明水秀,民居稠集,百分之八、九是现代新式了楼房,张姓人员在白塔河地区最多,占总人口半数以上。湖于白塔河,先祖居处是张家塆。这里交通方便,国道108线路经此处,距北京总里程1117公里。
白塔河依然,河面宽,但水不深,现在河上有大桥,宽8米长387米,大桥上部有座塔故名“白塔河”,据《村史馆》介绍,此河因水獭而生沿河繁衍,且为棕色。唐宋时期相传此地河边常有白獭出没,故曰“白獭河”。史料所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就有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白獭村”之说,后因习惯或同音所致,不知何时,逐渐演变成“白塔河”沿用至今。我们先祖就住在老家白塔河畔的张家塆。其地势如同小岛屿,面临白塔河,右后有池塘沼泽和农田,家乡三面环水景致怡人。一箭之地的“清廉文明示范村”壁画激励人们奋发上进。
“白塔河”地质状况更加特别,从修公路开挖的土层看,泥土中含有粗细不等的石英银屑碎粒,这类晶体物质还随处可见。在这黄土原型的土质上岸萦芳草丛林松树,显映出富饶肥沃之貌。这里景点颇多,虎头山、猫儿寺、鲶鱼洞、胭脂岭、寨门山等举眼可见。
二.民风淳仆豁达近人,在宗亲张远焱等带领参观时,人们均亲切与我打招呼问好,进远焱家时,其老伴笑脸相迎,献上香茗、瓜子、花生等,还端上香喷喷的排骨白莲藕汤。这里道路宿舍整洁植有花树,宅中正壁仍设有神龛、挂有福、禄、寿星或主席之像。瞻拜了从江西始迁白獭河先祖的茔墓,更知其族后裔之辈先祖之情,重立的墓碑壮观,余家坐东向西(震山兑向),座山浑厚不高而秀雅,左右栏杆护卫较好。前方迎向四重屏,最后一山出云岫;逢年过节不忘本,事死如事生,家家户户均要奠酒、供饭、化纸帛......
六百多年前的绿柳村名今不复,但人们尽知柳树坪,沿白塔河两岸上下均系茂密的杞木,只因冬天落叶凸显出肃静,豪气冲天之感蕴藏其中。白塔河社区的党政领导及工作人员勤政,凡是有安排,事事有记载,党支部副书记胡继孝尊君,还特把工作台帐拿给我看,主任张和兴更是关照,当日领导与族亲九人陪同进餐,办事处墙壁上嵌着铭言,“规范、便民、高效、透明”八字格外显眼。胡书记在他记录中这样写道:“”凡民众有事来报,决不拖沓;立即着手解决,把民众事看作自己的事来办......”办事处所有工作人员于我印象:“团结、和睦、对人热情、彬彬有礼,在辖区公路上空,均可看到十九大的进军号,如张家塆“清廉文明示范村”墙壁上撰有先祖张鹏翮、张船山及各个历史时期清正廉明官吏之像、言行简历,花卉画,尤为那副大面积的荷花,红梅图使游人浏览往返受益匪浅。
张家塆家风令名远扬,历代人才辈出,为后人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家训是:“继承祖德,勤劳济世。雍和兄弟,友睦族邻。为啇节俭,禁戒非为。清正自律,忠孝传家。”长期以来社会治安良好,正如白塔河《村史馆》沐乡风栏内:“家风好,就能家庭兴旺,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之警戒。人人切记,体行之。
白塔河气候(时间)与四川有点差异 ,如四川下午六点多就近傍晚,这里则不然,要到七时才近黄昏。这里日照较长,气温相差不十分明显,这里水源丰富。据介绍,白塔河变化之大1.农村城市化,居住要相对集中,一般是一二层的楼房;三四层的现代建筑,水泥公路,生活用品时尚。2.建有精致的《村史馆》内容全面,鲜实,馆中还单设张鹏翮、问陶先祖之馆。
三.张氏谱书有存,该地区宗谱七卷,从必通先租至现在,已传承到第29代“治”字派了。此处居民90%以上皆为张姓,该宗族进行了四次修谱,一次是道光廿五年乙巳季秋,二次为嘉庆二年丁巳春月,三次为民国七年戊午仲秋,四次为丙戌(2006年)仲冬。其字派:“世泽维培远,家齐治国基,敬承光盛德,秀发际昌期。”(说明:“世”为廿世,“泽”为廿一世)该谱记载形式表格说明来记其世系与世传一体,且又过于简略,世传里均无生、卒之记,首有序与家规和几位先租的史迹,今为其阅读之便,我以其世系失传并列而一目了然。(附后)
关于汉阳、武昌、柏泉等地就不用赘言,后有答谢之专文可知。 又关于先租世系(远祖)问题,一时尚未全知,但来源确已明白。关于“伏”字八房之说,据湖北汉阳宗亲张昌万贤君所赠《巍巍汉阳树,记怀清斋主人张仁芬》书中提及,张三异先租之孙,张坦麟、坦熊之事迹,与我们老谱《异派同源考》中提及:“元末之世,以伏字为派......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三日,喜闻族孙坦麟擢用,盖公祖籍麻城出伏八公之后,按伏二公,即诸谱所载留汉阳一支也。
汉州张氏名伏三,其先世自江西太和县迁湖北麻城域,公以千户指挥从汤和定蜀,留镇重庆。功业换然。遂家于蜀,居隆昌之八谷糧,族行蕃衍,号八谷糧张氏。后传至应星、号连、义者因明季播迁,始卜居汉州。按乾、嘉之际,与吾遂宁曾叙宗派,汉中“怀”字与吾族“问”字派为兄弟行。此载事真。汉阳是伏二公之后,。此书前篇记述是“八省名宦,五世乡贤”之嘉庆御书之赐——张三异家族一文中称述:汉阳柏泉(今属武汉市东西湖区)有个称为‘三甲张氏’的大族,他们的始迁祖张伏二,据传是南宋名相张 浚的后裔,元末逃避战乱,从江西南昌辗转流徒到柏泉定居...... 此说与我们老谱所载相符。迁徒之因与白塔河族谱记载亦同。白塔河谱记:“一世必通始祖原籍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公文诚真字三策,诰封全国元老,母马氏诰封恭人,俱于原籍谢世。元末。”公以人才选举为秀州判官,行三,因战乱辞官,偕伯仲四人,隐于麻城之白獭河遂家焉。何氏恭人,合葬涂家岗”。 此段说明“伏”字派又是入川万祖之先辈了。
我们《老谱异派同源考》称万祖入川是三兄弟,一居铜梁、一居安岳、一居遂宁,鹏翮祖亦称;“三派辛勤躬稼穑”之语。而白塔河记载不一样,只记其三世祖“受祖字文英,配朱氏。明洪武初入籍四川遂宁,后裔讳鹏翮,官康熙内阁大学士,其余科不及悉载。”而该谱入鄂二世祖只发两房,受祖、受卿,受祖公入川,受卿公留白獭河,这倒不必穷追了,不过万祖同三位是昆仲入川,而白塔河张氏谱中却无记载,这确颇为遗憾。也不知万祖究竟是出于必显、必成、必达、必闻先祖中的哪一支系?目前也只有仅此而已! 高兴的是,明确知道万祖公上面还有三代先祖之名和根源,以及汉阳伏二公后裔显耀的事迹,进而取得了亲密的联系,这会对鄂、蜀两地之间的交往带来新的进展。
瞻仰始祖必通公茔坟颂
麻城之地白塔河,地灵人杰隽才多。始祖佳城涂家岗,风水宝地没话说。四周聚气系明堂,前山朝卫四重当。山岚重叠云出岫,护佑儿孙万户侯。美哉! 涂家岗山不高而秀雅,芸芸芳草林茂佳;妙哉,茔台围护弯如月,四周關栏,送迎天公造,先祖懿德声誉高,白獭千载望族到。家族延绵长久好,遵训护茔已蔚然。诗书济世孝传家,牢记史馆铭牌话。砥砺前行鲲鹏志,奕叶崇光照万家。洋洋乎,白塔土质尽含珠宝气,熠熠耀眼,地饶物丰。汤汤乎,白獭河水荡漾,源远流长汇大江!
蜀蓬溪金桥镇翰林村入川万祖十八裔孙张青廉
丁酉(2017年)孟冬廿四日
留言敬赠“柏泉张三异家祖文化研究中心”
张清廉
有辛柏泉拜先灵,重述隽贤昆季亲。
收益良多智慧开,喜获宝书撰宗情。
注:
1.迁往四川遂宁的伏八公,其后裔人才辈出,素有“蜀中第一家”之称的遂宁张氏,除清代性灵派先声,一代完人名相张鹏翮外,还有其玄孙张问陶、张问彤等八十余位诗人。这家族先后走出举人19位(两武举) ,进士7名(武进士1名)。清代遂宁黑柏沟伏八公后裔荣获“祖孙五进士,叔侄三翰林”美誉。
2. 汉阳柏泉伏二公之后,获“八省名宦、五世乡贤”盛誉,清朝横亘二百七十于年中,走出2名进士、二十名举人,县令以上三十几人知府以上十几人,巡抚两人三任,为官者足迹遍于除满蒙疆青藏边陲地区外的中国所有省份。为官者能遵照祖训,大多数有令名。
3.唐代罗宾王说,看到一只鸾三年不鸣,有人告知此鸟件同类则鸣。如是拿出一面镜子,鸾见到果然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