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201|评论: 9

[转帖] 逼清华大学改名,比信息茧房更可怕的是思维茧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5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具备正常思维能力的人,是很难相信网络上一群人乌央乌央地要去给清华大学改名这件事的,在正儿八经地去了解这件事之前,我甚至以为是段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01

 

  后来看见评论区不少义愤填膺的发言,我才发现这事儿是真的。

  改名的理由说出来也很神奇,类似于算命先生的拆字游戏:这所学校是美国人出钱修建的,专门起了“清华”这个名字,意思就是“清除中华”。

  本来我以为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对这个说法不屑一顾,但是没想到不少人就开始跟着去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是真的,从留美预备学校说到庚子赔款,从解放前说到改革开放以后,从来清华的美国老师说到去美国的清华学生,总而言之就是要证明这就是一个美国人想要清除中华的阴谋。

  这种状况,像极了十来年前的那个关于3D《贞子》的谣言:日本电影3D《贞子》将于5月12日上映,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准确说法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大家团结起来,让这部日本电影的票房为零。

  然后后面也是一群人跟着转发、评论,说要给家人说,要给朋友说,要给同学说,大家一起来抵制,义愤填膺到让人热血沸腾。

  02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说一个词,叫“信息茧房”。

  这本来是一种很主动的意识行为,就是某个人只关注自己认可的、感兴趣的信息,对于其他跟自己兴趣不符、观点相异的信息不浏览、不接受,甚至于产生敌对心理。就好比我前几年写关于宋史的作文,但凡写到一句宋代不好的内容,立刻就会有自称“宋粉”的人在评论区骂我,说我是“宋黑”。

  哪怕我像写论文一样规规矩矩的引用原文,标明出处,他们依然不接受,把我定性为“断章取义”。

  后来随着“算法”和“推送”的兴起,这种信息茧房从主动变成了被动,系统只会给你推送跟你价值观和兴趣相符合的内容,你永远都会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陶醉:你看,这篇文章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你看,那个大V的发言跟我的观点是相吻合的。

  至于跟他观点不一样的观点,系统就根本不让他们看见,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认知就是绝对正确的,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同的。

  偶尔不小心看到一个不同的说法,马上就称之为“谣言”,让对方“多读一点书”。

  悲天悯人到趾高气扬的地步。

  03

  但是始终觉得,比信息茧房更可怕的是思维茧房。

  信息茧房,只是有人故意让他接收不到其他的消息,所以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而思维茧房,是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去寻找信息,主动把自己的思维方式禁锢起来。

  就好比逼着清华大学改名这件事,清华大学为什么得名“清华”,是先有这个名字还是先有这个学校,它的资料是公开的,不需要费尽心思去查询,不用像我们写宋史作文的那样,去一大堆竖版繁体书里翻检。

  再比如南京大屠杀是不是发生在5月12日,这又不是什么被封锁的资料,随便用什么渠道查询都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想过“核实”这一个程序,他们被信息茧房束缚的大脑,已经进入了“思维茧房”的境界,只会顺着这个思路去寻找更多的证据,去提供更多的方案。

  就好像我在第一个小节里举的例子一样,他们宁愿去查询“留美预备学校”的来历,也不愿去查一查“先有清华还是先有大学”。

  除了“神奇”,我想不出来任何词来形容这一切。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04

  有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假如信息茧房和思维茧房内的人每天只是沉迷于自己的逻辑和世界里,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他们有自己的理论支撑,有自己的逻辑推导,有自己的学术成果,有自己的探讨氛围,就让他们成为一个封闭的体系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偏偏茧房里的人又是最有扩张性和攻击性的,他们总是能够通过自己茧房的一点点小缺口寻觅到外面的世界,然后想方设法地要把自己的茧房扩大,大到把别人也封闭进来,非要让别人跟他们变得一样,这才心满意足地通过下一个缺口去吞噬更多的人。

  可能有人会问我:“你凭什么认为你的认知就不是一个茧房呢?”

  我觉得至少有两点:已经被反复确认的常识,以及允许不同观点进入我认知的开放性。

  我这么说吧,即便我身处的是另一个茧房,我也觉得比要给清华改名的茧房更大、更干净、更明亮。

  谁不想住在更大更干净更明亮的房子里呢?除了……

发表于 2023-7-5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12岁的他远渡重洋,来到了美利坚,开始了求学,后来毕业于耶鲁大学。
他也是第一批公费留学的中国学生。
哪个左卡卡给他改个名字?他留学美国的时候,还没清华大学。
下载.jpg

发表于 2023-7-5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园是个地名,道光时期皇家园林。咸丰帝认可名字,清代书法家,那桐手书。有学者认为:水木清华的意思。
与那个美芳,没关系的。。

发表于 2023-7-5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那学童1872年第一批远渡重洋到美利坚求学。

1873年与他年纪差不多的一个学童也去了美利坚,还是耶鲁大学毕业。
一个土木工程系,一个法律系。
后面那个就是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前面那个,从慈禧时期开始到袁世凯时期,以及1949年后备受尊敬。史无前例时期没任何杂言。
今天,司马夹头绝对不得攻击的留学美利坚的人。。

发表于 2023-7-5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我们四川,华西医院也是英国、加拿大等西方的根源。。
改成:工农兵医院如何?
同意的举个爪嘛

发表于 2023-7-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境清丽雅美的“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居然被解读为要清除谁谁。

没文化真是可怕。

发表于 2023-7-5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大学改成工农兵大学。
华西医院改成:工农兵赤脚医生诊所
大家同意就举个爪爪嘛?

发表于 2023-7-6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万历年间,神宗外祖父武清侯李伟建别墅,名为清华园。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3月,为康熙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的园林熙春园。道光二年,被一分为二,西为春泽园,东为涵德园,分别授予皇四弟瑞亲王绵忻、皇三弟惇亲王绵恺。绵忻无子,皇五子奕誴过继于绵忻,继承熙春园。皇四子奕𬣞继承帝位为咸丰帝,为五弟奕誴亲书匾额,改名为“清华园”。奕誴死后,长子载濂继承。庚子之乱时义和团曾集于园中设坛,事后载濂被削职,赐园为内务府收回,荒废。1909年,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在清华园旧址建立留美预备学校“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1911年,改肄业馆为“清华学堂”,不久易名“清华学校”。1925年始设大学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并建立“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