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时代新人 重焕川剧蜀韵风采 吴道天
[color=rgba(0, 0, 0, 0.3)]个
[color=var(--weui-FG-HALF)]
编者按
一派东风到此时,春晖无尽满园枝。4月17日,2023年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正式启动。这件盛事是四川重大文化工程活动之一,也是近年来四川首次省级层面覆盖全年龄段的川剧官方大汇演。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来自省内外19家川剧院团(单位)的300多名川剧优秀演员,将送上28场精彩演出。为此,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版、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特约相关专家、学者撰写评论,对本次汇演进行点评,敬请垂注。
文 | 吴道天
文章2023年6月19日发表于《川观新闻》
作者简介:吴道天,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这是一个不断被加速度的时代。按照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的观点来看,这不仅是加速度,而且还是在竞速。因此,竞速学成为理解维利里奥哲学思想的关键概念。维利里奥的竞速学,完美预言了今天的现实,速度已经成为“数智时代” 人工智能最核心的竞争力。
[size=1.13]川剧的振兴,归根结底在于地方院团、基层院团良好的发展状况。人才是决定川剧地方院团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上不能局限于一个人或几个台柱子,而是要多层次培养,保证地方川剧院团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本次川剧汇演中,各地方院团探索出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川剧人才,重新焕发出川剧的蜀韵风采。
[size=1.13]
01
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培养川剧人才
[size=1.13]本次汇演活动,参演单位面很广,除四川省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还包括来自泸州、遂宁、合江、广元、德阳等地的川剧院团(单位),非遗文化保护传习所、戏曲发展中心、川剧艺术中心、地方文化馆、研究所及艺术剧院公司,让我们对参演地方院团整体面貌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size=1.13]这次汇演活动传递的信息表明,除川剧艺术本体的表达, 更隐含了参演地方川剧院团在振兴川剧的相关政策、资金的推动支持下,地方川剧院团及文化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视程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此折射出川剧振兴在地方川剧院团的呈现状况。
[size=1.13]地方川剧不仅要对经典剧目进行创新性地弘扬和传承,更是要创作生产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川剧剧目,以此使地方川剧特色传承和发展下去。目前,地方川剧在剧目生产及人才流失上都面临问题,不利于各地方院团的稳定发展。因此,培养出能发扬地方文化的川剧人才,上演具有地方特色的川剧舞台至关重要。此次川剧汇演中,有些地方川剧院团从地方文化入手,在川剧表演上发挥地方特色,让观众产生新奇的观看感受。
[size=1.13]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演出的《柳荫记》,吸取了民间传说的基本情节,用优美的民间文学语言,集中简练地描绘出梁山伯、祝英台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在剧目演员的安排上,充分调动和发掘老、中、青艺术力量,基于川剧的传统表达,坚持应用帮、打、唱等最具代表性的川剧特色,辅以经典的音乐伴奏,以三代人传帮带的方式,共同演绎本次版本的《柳荫记》。另外,该剧体现了泸州河川剧的特色,其声腔以高腔为主,保留泸州传统的音乐元素、唱腔元素,加入特色锣鼓,整场川剧演出就像泸州的酒一样,颇具地方风情。
02
地方院团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年轻演员
[size=1.1875]地方川剧院团培养人才有两种方式:一是地方剧团自主招收学员,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川剧演员负责培养;二是地方专业院校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到川剧院团就业,这也是川剧院团吸收人才的主要方式。
[size=1.1875]
[size=1.13]但从人才的培养周期来看,对川剧人才的培养时间较长,付出的体力精力也很大,回报率上却不是很高。并且,地方川剧团培养人才要放弃演员的文化知识学习,拿不了学历文凭,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地方川剧院在人才培养上始终遭遇着现实困境,这一问题导致地方川剧院团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
[size=1.13]基于此,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地方川剧院团探索了剧团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年轻川剧演员的模式,并在本次汇演中呈现出较好的培养成果。该培养模式具有学历培养、教育资源、官方支持的优势,集中了剧团培养人才和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优长,川剧演员们既能学习到川剧技能,也能受到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并拿到学历。
[size=1.13]始建于上世纪1950年,历史颇为悠久,系川剧四大河道(流派)川北河中的代表性剧团南充市川剧团(川北灯戏剧团),在此次汇演中上演了《白蛇传》。在这次汇演中,主要由40多位来自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充市川剧团联合培养的年轻演员出演,是川剧走进川内职业院校培养川剧人才的阶段性成果展示。
[size=1.13]为消解川剧发展可能断代的危机,内江市川剧团在2018年定向培养了30 名年龄在12-16岁左右的学员。通过培养年龄较小学员的方式,解决川剧断代问题,同时也试着让年轻人接过传承宣扬传统文化这一艰巨任务。
[size=1.13]内江市川剧团带着主演全是00后的川剧《绣襦记》,为本次汇演带来一场青春风暴。这批00后是内江市川剧团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联合进行培养的年轻演员。内江市川剧团将《绣襦记》重新整理加工,全部选用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毕业不久且平均年龄仅17岁的青年演员参演,是本次汇演中唯一由青年演员担纲的剧目。
[size=1.13]由此可见,振兴川剧,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撑,也需要包括地方院团在内的所有川剧人的共同努力。虽然地方川剧院团在人才培养上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但我们欣喜地看到,本次汇演中,地方院团尝试运用不同方式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上的突破创新,展现了川剧艺术百花绽放的绚丽风采。在振兴川剧的背景下,对各地方参演川剧院团是鼓励和提示,对同类院团是启发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