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媒体报道,高考季网友玩梗火了“山河大学”,近日,这个虚拟的“山河大学”又传出被多家公司抢注商标的消息。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全国已有4家公司提出了12条关于“山河大学”的商标注册申请。申请人包括安徽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某科技公司、北京某贸易公司,分类涉及教育娱乐、办公用品、通讯服务、服装鞋帽等,当前所有商标状态均为“正等待受理”。
从舆论反应来看,网友多对注册商标的企业表示了不满和疑惑,“山河大学作为一所虚拟的高校能否进行商标注册?其商标能否申请成功?”“山河大学的出现属于社会热点现象,企业申请这个商标就是蹭热点、投机取巧。”“大学是专用名词,不能被恶意抢注。”“吃相难看、令人生厌,给大家的美好期望添堵。”
《新京报》发表评论称,“山河大学”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权利主体,抢注其商标只有浪费社会公共资源之嫌。客观说,流量经济时代,抢先机抓流量本身并非原罪,抢注商标的商家无非是想借着热点吃一波流量红利,但不能因此使得蹭热点抢注商标成为一种流行。如果抱持急功近利心态,只顾投机取巧、狭隘竞争甚至无视公序良俗、社会影响,这样的企业注定也没有更大的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