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白 / 文
山西杏花村汾酒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而得名。 杏花村遗址出土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酿酒发酵容器小口尖底瓮,表明杏花村酿酒在6000多年前就己出现。杏花村很久以前就流传着杏花仙子酿美酒、醉仙居神井涌酒、花酒会八仙醉酒、贺将军马刨神泉、竹叶青酒巧夺魁等关于汾酒的传说。
公元 561-564年,北齐武成帝隆重推荐汾州美酒“汾清”,此事被载入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齐书》十一卷,成为宫廷贡酒。 唐代大诗人杜牧于春天由并州南返,路过汾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使得杏花村名满天下。 唐朝年间(618-907年),汾州“干和酒”被认为是当时全国名酒。《唐•国史补》《北山酒经》《酒谱》等古籍都有记载。 据张能臣《酒名记》记载,北宋年间(960-1127年),汾州美酒天下驰名,其中杏花村“甘露堂”酿制的美酒最有名。 据宋伯仁《酒小史》记载,元朝时,汾州“干和酒”仍为全国名酒。 据王世贞《酒品》记载,明朝时,汾州创新酿酒工艺,酿制出色如冰清的羊羔美酒,这极有可能是蒸馏酒,即现在的汾酒。 1644年正月,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率军路过杏花村时,畅饮美酒,倚马立书“尽善尽美”四个大字,表达对杏花村人民的谢忱。 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傅山改进竹叶青酒配方,并为杏花村汾酒题词:“得造花香”(镌刻于古井亭中)。 清代,汾酒被大文学家袁枚在 《随园食单》(1792年出版)中赞为“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中至狠者”。 清代,李汝珍著的《镜花缘》(1818年吴刻本)九十六回中描写淮南酉水关外一酒肆,外面粉牌书列全国五十五种名酒,第一就是山西汾酒。 清道光年间,著名汾阳文人曹树谷编辑、整理了《汾酒曲》八首,此诗被收入汾阳县志,是关于汾酒的史诗。
1875年,近代汾酒生产的典型代表——宝泉益酿酒作坊成立。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宝泉益所产汾酒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同年,宝泉益易名为义泉泳。1932年,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收购义泉泳酿造厂。1949年经政府批准,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在收购晋裕汾酒有限公司义泉泳酿造厂和德厚成酿造厂的基础上宣告成立。 山西杏花村汾酒是我国老四大名酒之一,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杏花村汾酒系我国传统蒸馏酒,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入口绵、落口甜、清香不冲鼻、饮后有余香的独特风格,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和白酒界专家的高度重视,深受人民喜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曾用“五好”、“三绝”赞誉其酒体。 (选自杨柳主编《中国名酒鉴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文字、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鼎尚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