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促成长
2022年,在四川省委宣传部公布的四川省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作品名单中,绵阳作家田明霞的“我的记者路”系列散文集赫然在目。
明霞热爱文字,从业经历以做记者的时间为最长,成绩斐然,倍受赞誉。
明霞更是一个有心人,她把自己过往的新闻稿件进行一定程度的审美转化后,分类编辑成《爱情荡漾》《羌山情》《笔走山水间》共60万字的三部纪实散文专辑,命名为“我的记者路”系列散文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来源于真实生活,由新闻到散文,朴实、丰富、图文并茂,特别适合放于案头,闲暇时翻阅当代绵州故事。
一、现实主义的地域书写中国号称散文的故乡,我国古代散文从记事撰史发展而来,注重纪实性。现代散文创作也仍坚持“决不能仰仗虚构”这一取材原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散文既形成了自身的历史积淀和审美传承,也有着在不同哲学思潮、文艺流派、文化交融、文明互动影响下的各种流变。时至今日,散文已经成为了最自由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最能表现主体精神、最能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形态。
明霞的散文脱胎于她的新闻、通讯特稿,事件真实、人物真实,即便是将文字或者部分篇章结构做了审美转化,然而,真实性的文字书写里依然是一派笃诚、朴实。或者正是为了保有她心中的真实,她的散文里没有太多对文采的雕琢、对形式的考究,读者更多的是去关注她讲的故事本身。
大道至简。散文内涵的美,当然完全可以在于一种生活的本色,一种历史的质地,一种不容矫饰的朴素。
从《爱情荡漾》《羌山情》《笔走山水间》中可以看到,明霞以宽容、悲悯的眼光,以素朴、纯善的心地,以敬业、务实的态度,以文字为工具,以绵阳的山山水水为中心,间或辐射川渝及至其他地域,将社会民生孜孜不倦地进行记录,讲述着社会故事、生命故事、历史故事,让我们阅世间万象、感人间真情、明生命真意。
明霞这种自觉将个人写作与时代、地域的集体特征相结合的书写,是非常宝贵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文化责任担当。
二、系列散文的四种价值正因为明霞散文脱胎于新闻,她的三部作品具有以下四种价值。
1.呈现世相,具有史料价值
田明霞的三本文集主要写于2006年至2020年。但因为题材广泛涉及社会民生,笔触自然就既有传统回溯也有当下存在,具有资料性质。比如在《笔走山水间》里,有三线建设、有5.12大地震、有新冠疫情、有脱贫攻坚......既有绵州人间烟火日常,观念流变(姐弟恋等),也有国家战略层面下中国(绵阳)科技城的时代使命、历史担当。
2.关注苍生,具有民俗价值
明霞的文字广泛涉及社会民生。从时间上看,有古今传承;从空间范畴看,有农村、城市,又以最广大的农村为主;从记录对象看,政府干部、普通农民、医护人员、残疾人、囚徒、 小尼姑、和尚等等,也有寺庙、碉楼等汉羌藏各种民俗风情。这些书写主要集中在《羌山情》《笔走山水间》里。《牛飞村剪影》里的采茶节,《白草羌人保尔村》中大量鲜活、生动的羌族风情等等,让千年绵州大地展示出了别样的旖旎、迷人。3.书写文化,具有传承鼓舞价值
明霞在书中也呈现着绵州大地上儒释道的传统文化风貌,比如李白文化(《诗仙出青莲》《李白印记今犹在》见《笔走山水间》第四辑“村寨风情”)、三线建设精神、红色文化、两弹精神等,也涉及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绵阳的对外交流活动。明霞的书写,既让人看到绵阳这片土地上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也让人直面艰难、无惧困苦、充满希冀。读了她的文章,你是相信的,相信爱、相信人性之美、相信奋斗就有成功和胜利。
4.记录善美,具有多种宣传价值
早在10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二十世纪法国哲学家、思想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米歇尔•福柯也提出了“话语即权力”这一哲学命题。话语不仅仅是“纸上苍生”,还对社会实践主体具有支配性和役使性的强大社会力量。换句话说,就是既塑造、改变人的灵魂,又进而管理社会、推动社会历史进程。话语权已经是人类社会最高级的一种管理方式,即文化管理。
事实上,从人类社会发展史考察,成本最低、最核心的对抗方式和建构方式就是文化。所有文字工作者、文艺工作者都以不同语言形态为表达工具,都拥有话语权。这种话语权要真正进入到文化管理范畴发挥作用,起始端是用自己掌握的话语形式进行创作,末尾端是传播。首尾要做到良性贯通,最重要的就是创作者的话语讲述能力,或者说故事讲述能力。
明霞就在专心讲故事,她讲得真实、素朴、传情。
在《羌山情》里,《无枪押解》就很感人。田明霞用特别真实的文字讲述了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看守所这样一个关押犯人的地方,在5.12生死大难之时,发生的一个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充满人性光辉的中国人权故事。再比如,田明霞讲述的灾后重建故事。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让我们感同身受,也体会到了制度的力量、党和政府的温暖、优秀中华文化精神在当代的强大的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
总之,明霞的三部纪实散文作品,无疑是主旋律作品。但它不是口号,它记录着真人真事,在故事的选择和真实讲述里,作者的立场、观点自然显现,让人坚信正道沧桑,希望永存。所以,从这个意义讲,她的作品具有推广、宣传价值。
三、故事讲述与歌颂批评田明霞的散文创作给了我们启迪。
1.故事讲述问题
天地有大美,生活有大美。绵阳从来不缺好故事,中国从来不缺好故事。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明,百年求索之路,四十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每一个中国人的故事,特别是小人物的故事,就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缩影。在几乎是全民创作的网络时代,唯有在使用话语权时心存敬畏,有话好好说,以真诚、朴素、真情的讲述走进大众,当是疗治文艺与大众隔膜的小众化病症,让作品更有影响力、传播度,更能满足大众审美需求、提升大众审美品质的首选方式。
2.歌颂批判问题
时下有一种观点,歌颂赞美是宣传、是应景,揭露批判才叫艺术、才深刻。
明霞在《羌山情》里的《无枪押解》告诉我们,作家揭示人性真正的深刻并不在于单向度地揭露、展示丑恶,而在于写出战胜丑恶选择善美的“立人”之境。这个世界,谁不喜欢美好呢?发现真善美、呈现真善美、歌颂真善美,本身就是对假、恶、丑的一种批判态度,而且是一种更为高明的批判方式,因为它在旗帜鲜明地表达应该选择什么、提倡什么、践行什么,臧否自现。
一个创作者,仅仅从自己的人生经验、人生视野、阅读体验出发,却并不把自己交给脚下的大地,交给火热的社会生活,走进历史深处,走进生命个体,去认真去观察、去耐心倾听,去全身心投入,这样的创作,往往就仅限于文献演绎、个体生命或者小圈子书写,结果只能让文字失去最本真的“本质”事相,失去最宝贵的民族文化风范,失去最该有的区别于他者的审美建构,这种状态一如“浮云”,最后会让自己和族群处于失去自我之灵魂、自我之精神的人文困境。
所以,明霞在新闻转散文的创作中,把个体记忆与他者生命、集体意志相结合的创作方向、创作路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也正是如此,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她的散文篇章其实还可以有多重艺术形式转化的可能和价值。
当然,明霞的系列散文集作品一如璞玉,如果在语言的凝炼、精准上再下功夫,在纪实性和文学的丰富性之间再进一步提升,做到“技道均衡”,应该是读者的共同期待。
(文中照片由田明霞提供)
本文作者简介
何琴英,女,汉族,四川盐亭人。文学硕士,副教授,现供职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绵阳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专家、绵阳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四川省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学术爱好广泛,对文学评论、地域文化、职业教育及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尤为关注。曾两次受央视专访;所撰写文艺评论、文化传播类文章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世界华人头条”、《川观新闻》等国内外媒体、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先后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文艺作品奖,优秀理论文章,社科成果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2020年获得四川省百家“推优工程”文艺评论类原创作品奖。
散文集作者简介
田明霞,祖籍四川省射洪市。在绵阳日报社做一线记者23年,曾任绵阳日报社首席记者,采写新闻稿件数百万字,发表在省内外报纸上,100多件作品获全国、省、市好新闻奖及报纸副刊作品奖。个人获评绵阳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市“三八”红旗手。是中国报告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绵阳市诗词学会秘书长。业余创作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近一百万字,发表在《剑南文学》、《四川农村日报》等报刊,与人合写的《大羌故事》专著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哲学一等奖。出版个人文学作品集《羌山情》《笔走山水间》、《爱情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