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访美前,意大利政府已经频繁释放信号,表明准备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梅洛尼政府这项决定,早在国际社会预料之中,因为她所在的意大利兄弟党就是亲近美国的政党,主张“保护欧洲文明”,强调要回归“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因此梅洛尼在去年9月赢得大选后,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被摆上议程。
不过,担任总理超过10个月,梅洛尼依然没有正式宣布退出“一带一路”。对这个情况,意大利防长克罗塞托在接受《晚邮报》采访时,给出了答案。克罗塞托称,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是“临时作出的糟糕决定”,此举让中国对意大利的出口额成倍增加,但没有让意大利对华产品输出增长。不过,意大利希望在“不伤害与中国关系”的情况下,从“一带一路”倡议中离开。他还强调,中国是意大利的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可以看到,梅洛尼政府决定退出“一带一路”倡议,除了他们立场靠近美国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将意大利出口低迷的情况归罪于“一带一路”倡议,从而转移国内注意力。然而,从欧债危机爆发后,意大利经济就一直低迷。糟糕的经济情况,让意大利在12年内换了5届政府,但都没有实现改变经济低迷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意大利作为欧洲老牌工业强国,在信息技术革命开始后优势荡然无存,其技术陈旧、产业滞后,使得经济问题越来越大。
在2019年3月,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当年该国对华出口总额是130亿亿欧元。到了2022年,意大利对华出口已经增至164亿欧元,有明显的提升。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对意大利而言,就是雪中送炭。
然而,梅洛尼对这个情况依然不满,公开表示虽然意大利加入了“一带一路”,但与中国的贸易联系还不如其他G7集团国家。她还认为,即使退出“一带一路”,意大利也能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和贸易伙伴关系。然而,“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签订,使得意大利与中国的战略关系进一步提升,让意大利在中国的外交、经贸等方面处于欧洲国家中的优先地位。梅洛尼连这些情况都看不清,其作为意大利总理的眼光如此短浅,令人咂舌。
除了意大利外,其他欧洲国家也一直在承受美国的压力。若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使得欧洲国家集体远离中国。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中方希望看到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很可能要发生。
在今年10月,中国将主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也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后,中国首次重开这个论坛,因此非常重视,邀请了多国领导人出席。然而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法德高官的说法,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都没有出席“一带一路”论坛的计划。此外,希腊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派总理出席“一带一路”论坛。捷克也宣布,不会派高级官员参加论坛。
个人认为,欧洲国家可能集体缺席“一带一路”论坛,是一个很明显的国际政治风向标。虽然欧洲并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参与方,但该倡议的最初设想就是打通亚欧大陆桥,因此欧洲在“一带一路”蓝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对中国规划的蓝图,欧洲原本很有兴趣,现在却选择保持距离,可以看到中欧关系近些年确实在下滑。
另一则消息,更能说明这个情况。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菲律宾,并在7月31日会见菲总统马科斯,就安全、贸易和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在随后举行的联合新闻会上,冯德莱恩称,欧盟将与菲律宾合作,通过共享信息、威胁评估和提升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能力,来巩固欧盟与菲律宾在印太地区海事安全方面的合作关系。让国际社会最关注的是,冯德莱恩大言不惭称,欧洲支持所谓的“南海仲裁”。
在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对“南海仲裁案”作出“最终裁决”,不仅宣布菲律宾“胜诉”,还否定了中国的“九段线”。这场所谓的仲裁,实际上就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操作,公然违反联合国海洋公约。对所谓的“仲裁结果”,中国不承认也不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立场,已经得到超过100个国家的支持,其中包括东盟。在2002年,中国就与东盟10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立了对话处理海上纷争,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两大原则。可以看到,中国和东盟都反对域外势力干涉南海事务。
然而,菲律宾、越南等南海周边国家,还想借域外国家的力量,给自己捞取更多的利益。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与东盟已经达成共识,加快推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落实,将南海事务主导权和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欧盟等域外势力想介入南海事务,那是痴心妄想!
可以看到,欧盟确实在靠近美国,远离中国。然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就失去了俄罗斯这个重要经贸伙伴,使得自身的经济、通胀等问题加剧。美国摆出给欧盟补偿的姿态,却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公开收割欧洲资产,引诱欧洲企业到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欧盟还远离中国,就是切断自己最后的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