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205|评论: 0

[热点事件] 全球12城!让青年重塑城市,焕新绿色繁荣社区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3-8-4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夏天,成都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来自全世界的大学生在成都体育场上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同样是这个夏天,成都另一个赛场上的全球大学生竞赛进入冲刺期——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国际公益性组织“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举办第二届“C40学生重塑城市全球竞赛”,成都市麓湖公园社区作为竞赛选题入选,一同入选的还有巴塞罗那、墨尔本、米兰、罗马等11个国际城市的社区项目。

wps_doc_36.png
2023年入选的12个城市案例分布图

wps_doc_0.jpg
C40竞赛麓湖案例页面

  在向“双碳”目标迈进、向低碳绿色转型的路上,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线力量,社区是建设低碳韧性城市的关键行动单元。绿色繁荣社区有两大支柱性目标:绿色即净零排放,对应气候减缓;繁荣即以人为本、有韧性、有活力,对应气候适应以及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发展。两大支柱性目标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须统筹考虑。

wps_doc_37.jpg
麓湖实景图

  在此次C40竞赛中,麓湖社区基金会、麓湖公园社区作为落地方,与成都市委外事办、市委社治委、天府新区党群工作部以及国际公益组织C40等多方力量共同联动与协作,诚邀全球青年共同参与,探索重塑城市解决方案。大学生参赛队伍与麓湖公园社区双向奔赴,以社区为平台进行探索和实践,向全世界贡献了一份“绿色繁荣社区”的成都答卷。

  社区是所大学校

  今年上半年,看到C40竞赛的相关信息后,西安欧亚学院的大四学生潘柯颖心动了。就读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她,长期关注低碳和环保议题,也曾经参加过类似的国际性项目。在老师的帮助和介绍下,她与多名来自其他高校的学生顺利组队,得益于麓湖社区基金会和麓湖公园社区的公益项目,潘柯颖与伙伴成为公益组织大城小村的实习生,在成都麓湖社区长期驻扎和调研,在公益导师李棣老师指导下,最终形成了一份完成度较高的方案。
wps_doc_5.png

wps_doc_6.jpg

Long time no C团队在麓湖社区调研


  在众多的方案中,潘柯颖队的亮点在于“落地效果好”,她将其归功于跟居民合作,“每个居民都是老师”,不管做什么项目,几乎都能在居民中找到对应的“老师”。

  “我跟朱爷爷观点相同,要通过时尚的方式做环保,吸引更多人参与。”她口中的“朱爷爷”是麓湖居民朱开军,在麓湖共益会的支持下发起了“麓湖要美丽、垃圾不落地”倡议,曾经和居民们一起收集废弃塑料瓶,制作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陈列在社区的麓客廊空间里,向所有到访麓湖的朋友传播环保理念。

wps_doc_7.jpg
志愿者们用废弃塑料瓶制作的龙,并在2020年社区文献展上进行展览

  潘柯颖说,在此次竞赛中,她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持续的“小事情”,吸引更多的人选择更健康更低碳的生活方式。而这有赖于热心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创。

wps_doc_8.jpg
潘柯颖参与麓湖社区实践活动

  在此次竞赛中,像潘柯颖这样报名参赛的大学生志愿者接近200人,报名的人数远超预期。为了协同、对接如此庞大的参赛队伍,麓湖社区基金会决定招募志愿者协调官,作为参赛队员与C40沟通的桥梁。经过层层筛选,从参与面试的20多个志愿者中,招了6位志愿者协调官,涵盖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专业涵盖外语、播音主持、环境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这个创新性的志愿者机制有效地管理和服务了参赛队伍,也为志愿者赋能,让他们受益匪浅。

wps_doc_9.jpg
志愿者协调官第一次培训

  C40竞赛在成都大学举办宣讲会时,陈属林还是一名大一学生,对竞赛跃跃欲试,但没有组队成功。正当他打算放弃此次竞赛的时候,得知正在招募志愿者,于是以志愿者协调官的身份全程参与了整个竞赛。他对整个麓湖公园社区的了解,可能比很多参赛选手都深刻,因为陪着他们走访和调研了很多遍,“每一遍都在加深自己的理解,或者有一些新的想法迸发出来。”

wps_doc_10.jpg

wps_doc_11.jpg
竞赛团队参访麓湖

  更重要的是,陈属林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具象化的认识。高考填志愿时,考虑到大环境的趋势,他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进校之后,同学之间开玩笑,“你和落榜的学生唯一的区别,就是人家现在进厂,而你是读了四年之后再进厂。”虽然老师一直在激励他们,毕业之后会有很好的工作之类的,但是大家还有些没信心。

  在麓湖公园社区,陈属林看到了很多环保理念的落地,以及落地之后的效果,“对自己专业的认知,对以后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怎样去做,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在一同共事的麓湖社区基金会伙伴身上,则看到了对工作的热情,以及从事有意义工作的快乐。他对未来没有那么迷茫,对职业规划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wps_doc_12.jpg
志愿者协调官们开展内部讨论会,梳理后期工作开展计划

  在赛后的工作坊上,参赛的大学生们将C40竞赛麓湖案例项目定义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0.5个平台”。通过这个实践平台,他们走出大学的“象牙塔”,与真实的社会产生连接,在社区这所“大学校”里,上了一堂堂特别的课。


  社区与青年双向需求


  麓湖公园社区居民范体惠一直热心公益,关注自然环保,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范姐”。在前年社区举办的“渔获节”上,她就发起了“减碳增绿”的行动,还当选了麓湖社区基金会理事、“绿动计划”分管理事。在此次C40竞赛中,范姐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导师志愿者,为2个参赛大学生团队提供参赛信息、建议和帮助。

  组织C40参赛者参访活动之后,基金会C40竞赛项目组发现参赛同学对社区的了解普遍不够深入,于是发放问卷,对其需求进行针对性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邀请社区规划、建设和运营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麓湖居民担任导师志愿者,与参赛团队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wps_doc_13.jpg
麓湖社区基金会理事、C40竞赛导师志愿者范体惠在工作坊上发言

  面对结对的大学生参赛者,范姐自称有一种“家长心态”,在赛前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包括社区的空间、形态和基金会运行机制等。同时,建议大学生们不管做方案还是职业规划都要“认识时代的变革与趋势,回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成都理工大学GreenWorld团队考虑在竞赛方案中加入“绿色金融”的内容。作为他们的导师志愿者,范姐充分发挥资深银行人的经验,提供了一些优化的建议,让方案能够更好地落地。

  大学生们进入麓湖社区之后,也带来了新颖的视角。GreenWorld团队经过仔细观察之后,发现麓湖社区在盲道设计、道路标识等方面还有提高和完善的空间。“我住了这么久都没发现”,范姐说,大学生们的观察可以推动和帮助社区进行后期的优化和设计。

wps_doc_14.png
Green World团队参访麓湖

  万华投资集团战略研策部投资研策经理谌菲也是导师志愿者之一。去年,她曾经参与过麓湖公园社区的社会创新事务,本身也对低碳社区建设的议题非常感兴趣。当收到担任导师志愿者的邀请时,她因此二话不说地答应了,与广东工业大学的参赛团队结成对子。

  有了导师志愿者之后,这个来自广州的团队主动了很多,在麓湖公园社区待了整整3天,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线上听取了同学们对社区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后,谌菲以在地居民和万华员工的视角提供一些信息补充和体验分享,并回应了一些麓湖整体的开发规划问题。

wps_doc_15.jpg
A Team团队实地调研麓

wps_doc_16.png
A Team 竞赛设计方案

  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和研究精神给谌菲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很实事求是,也很真诚地提出了社区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思考,也运用国际前沿的城市规划理论支持自己研究的国际视野和研学意识。谌菲尤为赞赏这点,“非常期待同学们有机会和社区继续保持联系和交流,甚至在一些方案上有深入共创的机会,没有什么比看到一个可持续社区被真实地营造和生活着更让人兴奋。

  在麓湖公园社区党委副书记高林看来,这次C40竞赛的项目,不管对社区的治理,还是对整个社区生态环境的推动,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大学生的加入,从不同的视角,以及可能更专业的角度,保证了我们这个项目的顺利推进。”

wps_doc_17.png
麓湖公园社区副书记高林为完赛代表颁发证书

  多元化的学科背景,以及来自高校老师的支持,保证了此次参赛团队的专业性。GreenWorld团队一共有10个人,包括3名本科生、7名研究生,专业背景涵盖商科、文科、工科。“不同的学科背景给我们思维带来了不一样角度,比如商科的会考虑现实的情况,文科的可能会考虑方案的衔接和逻辑……”GreenWorld队长郭麟阁说,经过成员们的通力合作,最后形成了一份完成度比较高的方案。

  郭麟阁本身是法学专业,此前参加的实践大多是支教类活动,谈及此次参赛的初衷,一是学校鼓励他们走出校园,跨出所学的专业看看,拓宽视野;二是想了解一些前沿的东西。参赛后他的感触是,“在我们实践当中,社会其实远远走在学校前面了。比如在我们准备的绿色建筑这个板块,发现传统的玻璃材料并不能达到绿色环保又能控制成本的目标,而现实中已经有新材料来替代了。”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庄严将此次竞赛定义为“双向需求”:C40/城市发展/社区发展需要青年的声音、智慧和力量,青年学子更需要像此次全球竞赛这样的实践平台。大家合力以社区发展之点,映射城市发展之面,通过在竞赛中参与全球对话、助力全球治理,为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议题提出有建设性、针对性的实践策略。

  今年2月底,结合成都市委外事办在“国际蓉”公众号发布的推文,庄严和同事们开始进行初步安排,组织有兴趣、有基础、志同道合的同学参加C40竞赛的线下宣讲会。3月在成都理工大学成功举办宣讲会之后,麓湖社区基金会面向学生招募C40竞赛落地项目志愿者,又推选综合素质强的外语专业学生积极报名参选。

wps_doc_18.jpg
成都市委外事办交流部部长刘苏漫(左四)、成都市委社治委社区发展处处长陈超(右三)、
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高级经理侯静博士(左三)、麓湖社区基金会项目经理杨璐(左二)等进高校宣讲

  “成都主场/落地麓湖的C40全球竞赛这个高起点大平台,其实已为我们构建了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建设‘政校企’合作平台、助力多维度可持续发展的‘三位一体’合作新思路(新愿景),我们非常珍惜这个宝贵机会和平台。”庄严说,这场赛事是中国城市首次参加这项全球竞赛。所以一直告诉参与这次活动的同学,大家参加的不是一次普通的比拼竞赛,而是在见证并亲身参与城市历史的叙事建构,大家与麓湖社区一同成为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建设者,以及城市故事的讲述者、书写者、国际传播者。


  青年力如何持续焕新社区


  7月13日早上7点45分,大雨中的城市还没有完全苏醒,罗艺霖老师已经接上了两名学生,驱车前往80多公里外的麓湖公园社区,参加绿色繁荣社区·青年力工作坊。作为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办主任、团委书记,罗艺霖一直鼓励和支持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所以一周前接到麓湖社区基金会的邀请时,她欣然组队前往。

wps_doc_25.jpg
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办主任、团委书记罗艺霖在工作坊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C40竞赛阶段已经告一段落,但并不意味着结束。如何让大学生持续焕新社区,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议题。麓湖社区基金会因此主办了绿色繁荣社区·青年力工作坊,对整个竞赛项目进行复盘,并探索项目的延续性和可持续的活动。

wps_doc_26.png
成都市委社治委社区发展处周竞勋为共创伙伴成都麓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清源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庄严颁发感谢牌及证书

wps_doc_27.png
  成都市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梁艳为C40竞赛志愿者协调官颁发证书

  在当天的工作坊上,成都市委外事办、成都市委社治委、C40竞赛参赛大学生、非竞赛大学生、C40竞赛志愿者协调官、C40竞赛导师志愿者、C40竞赛居民志愿者、高校教师、社区、社区基金、社区企业等多方代表齐聚一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复盘此次竞赛。

wps_doc_28.png
  成都市委外事办项目负责人刘苏漫线上交流

  尽管立场不同,大家一致认可C40竞赛这种聚焦“绿色繁荣社区”发展,大学生与社区实践结合的方式,并总结了可持续的经验。范姐建议加强“社校联动”,让社区营造案例走进高校;同时建议建立长效的志愿者对接机制,赋能大学生志愿者们,让其更好地融入社区、收获更多的个人成长。麓湖社区基金会社群理事、志愿者系统项目分管理事苟琳观摩全程之后,觉得志愿者协调官、导师志愿者这两个创新机制可以沉淀下来,在之后的志愿者系统培育项目中进行推广。罗艺霖老师则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建议社区提前与高校对接,发布实践项目清单,指导学生团队组建和实践活动……

wps_doc_29.png
志愿者们在青年力工作坊上积极讨论

  在分组进行讨论之后,现场形成了三个近期可落地共创的“绿色繁荣社区”提案。大学生组脑洞大开地提出了“机械发电”,即通过社区内的机械运动设施生产绿色能源;麓湖社区居民代表毛姝则提出了“小微花境”方案,由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园艺知识指导,居民负责花境的落地和养护;社区商业的代表麓邻公司张丹妮则提出和大学生共同参与一场“创新竞赛”。在随后的投票中,“创新竞赛”获得票数最多,代表了大家对C40这种共创竞赛形式的认可。

wps_doc_30.jpg
志愿者现场阐述自己小组的想法

  C40竞赛在大学生和社区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绿色繁荣社区”的故事还需要参与者共同书写。在工作坊上,我们看到多方力量正在社区这个平台上产生连接,比如四川农业大学对口帮扶的雷波脐橙有望在麓邻平台售卖,成都理工大学小花园的维护可能会借鉴麓湖小微花园的“传帮带”经验,S.A.Y竞赛团队关于闲置物品社区流转机制也正在变为现实……故事还在继续当中,青年力将持续焕新社区,实现共创共赢。

  麓湖社区基金会C40竞赛项目负责人杨璐介绍,麓湖社区基金会希望在青年力+近零碳社区方面有一系列可持续计划,将在近零碳社区方面为大学生持续提供实践的舞台、交流的平台以及广阔的就业链接,助力建设“青年友好社区”。同时,麓湖社区基金会将和外部进行非常开阔的连接,扩大在环境议题方面的社交网络,包括与国际性社区进行对话和交流,实现内外联动,“这是一个未来很有想象力的事情”。

wps_doc_34.jpg
杨璐在青年力工作坊上发言

  此次C40竞赛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竞赛。正如成都理工大学教师庄严所说,“麓湖公园社区是绿色繁荣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领跑者,作为社区的资源整合平台,麓湖社区基金会将自身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深度融入了这场超越全球竞赛的气候行动中,为青年团队参与气候环境治理提供了优渥的‘试验场’,让青年学子们能够在学以致用中,把知识、创意和方案写进社区的生活,写在祖国大地上。”

wps_doc_35.jpg
绿色繁荣社区·青年力工作坊参会伙伴合影

  根据2022年出台的《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成都将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到2025年力争建成不少于30个近零碳社区,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近零碳排放区建设经验。同样在2022年,作为成都探索近零碳社区的代表,麓湖公园社区获评30个C40全球气候领导联盟案例社区之一,其经验与做法将通过各类国际会议、国际平台对外推广。

  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麓湖公园社区、麓湖社区基金会及在地企业等,为建设近零碳社区提供了一个样板,向国际社会展示和分享成都在社区层面的积极探索,为全球贡献了“绿色繁荣社区”的成都经验,也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