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7日23:45,封神票房突破17亿,热度逐渐压过《长安三万里》、《八角笼中》、《热烈》等电影,《封神》的后劲太大了。看之前:夸的都是水军!看之后:骂的都是黑子!二刷后彻底成了精神股东,天天操心电影票房,就怕剧组回不了血,没钱做第二部的特效…… 另一边,一位《封神》群演在社交账号上感慨地说,“去当群演的时候,导演说会把所有人名字加上去,导演诚不欺我们。”但其实不只是群演,片尾的万人演职员表,就连漆工、焊工、瓦工、木工、绣娘、厨师、保洁、司机的名字都被一一列了出来。有路人表示不理解,只不过打了一堆名字上去,有什么可感动的?但看了网友们的留言,你就懂了——“只要有署名,就是打工人的履历,是他找下一份工作的底气。”“提供近万人就业,这些有经验的打工人,又会反哺到行业。”“这才是真正的、现代版‘封神榜’!”结尾最后几千名木工,瓦工,漆工等名字,尊重了每一位劳动者,有十几个名字带了框框是已经去世了,三年口罩没能等到电影上映。 这种大制作,即使你不支持也不应该去黑,提供几万人就业,这些人有经验又能反哺到行业,这样整个行业才会更好,才会有更多我们普通人就业的机会,这才是良性循环,那种圈钱烂片,赚钱会分给普通人吗?会反哺行业吗?那种片子只会让投资者趋之若鹜,投小钱挣大钱,谁还去花大钱去投资像封神,像流浪地球这样的大制作,周期很长的片子。一部电影带动了多少人就业,拉动了多少行业的发展,这种非遗的文化工艺真的要有钱赚、有市场,才能传承下去…… 第一部《封神》,从筹备到上映,用了10年。2600多个人在园区里工作,登记在册的工作人员有8000多位。人太多,工程量太大,中国又完全没有拍三部曲的经验,所以剧组请了《指环王》的制片人当顾问,向他学习如何管理剧组。中国剧组通过这样一部电影,学到了先进的技术,高效的管理,提高了工业化程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就业,锻炼了团队,培养了专业人员,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电影需要时间,艺术需要打磨,只有强烈的信念感,才能做到如此极致。庞大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精湛的非遗传承支撑,不畏艰难的长周期任务,精益求精坚守不妥协的态度……看了《封神》才发现,真正“封神”的原来是导演、是所有的剧组工作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