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夜话
天出头与午出头
民间流传着一个“天出头”的故事,说的是有个秀才家里有几块薄田,到了又该耕种的季节,可是家里却没养耕牛,他只能向别人家去借牛用,但碍于颜面,自已不便亲自出面,叫妻子拿着他写的纸条向邻居去借:“我家的天字出头拜上你家的天字出头,要借你家的午字出头,你止月不止月,我好大口包小口”。其大意是说,我家的丈夫向你家的丈夫问好,要借你家的牛用一用,你肯与不肯,请明示,我好回去。这个故事虽有讥讽秀才迂腐的味道,但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耕牛的重要。农耕时期,牛虽是人们生产劳动的重要帮手,可不是家家都养得起牛。即或是大集体生产时期,一个生产队百十户人家,百十亩土地,也只有两三头牛,牛的地位往往高过人。在人还处于饥饿状态下,牛却有胡豆,豌豆等细粮吃。记得在我几岁时,曾偷吃过牛槽里的胡豆呢。许多地方修建有供奉牛王菩萨的寺庙,接受人们的朝拜。小时候,我家养了一头水牛,待水牛临产前,我母亲捉了一只大公鸡,叫我把公鸡拿到后面山顶杀了献牛神,祈祷牛顺利产崽。我点上香火纸钱,杀了鸡,鸡的伤口竟然没有一滴血流出。同路的小伙伴们都说是叫牛王喝了!回家时,母牛果然已生出了一头胖胖的小牛犊。
时来运转,上世纪九十年代,牛渐渐被农业机械代替,牛总算真正出头了,不再做苦力了,但好景不长,刚清闲没多久,耕牛变肉牛,牛的地位一落千丈。耕牛退出了历史舞台,迫使驾驭者也跟着转变角色。他们大多文化少,不得不到城市建筑工地,做起了城市牛的行当。而今,大小城市建设已接近尾声,他们的日子也快要出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