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不知为啥,近年来在网络上撰文回忆毛泽东的人似乎渐渐多起来。
比如,有《河南日报》发表的《人民日报的诞生》,讲述道:“《人民日报》在发展沿革中用过3个毛泽东字体报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在邯郸创刊的时候,编辑部请远在延安的毛泽东题写报头。因时间来不及,就由自己的编辑动手应急,从各种毛泽东手书中集字而成“人民日报”4字。”
“后来任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总编辑的李庄当时是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出色记者,他走遍邯郸,找不到会制作铅版的制版师傅,只好请人木刻制版,将毛泽东的集字做成由右向左的横幅报头,用在创刊号和随后的报纸上。”
“这个集字报头只用了一个半月。毛泽东于6月间在延安题写了由左向右的横幅《 人民日报 》报头,由薄一波带到河北武安,编辑部美工再将这个亲笔题词木刻成新的报头,刊用在7月1日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上并沿用下来。”
图:来源《人民日报的诞生》一文
但若是要讲具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的回忆毛泽东的文章,似乎《薄一波撰文忆毛泽东同志二三事》一文,显得突出一些。不过该文篇幅比较宏大,耐心读完它尚且不易,岂敢通篇推荐给网友去“磨脑筋”?于是,笔者只好摘录其中确实能够发人深省的文字,再增添小标题,荐与网友分享,但不作片言评论。
摘录《薄一波撰文忆毛泽东同志二三事》一文中第二大段部分文字如下:
克服山头主义
毛泽东同志也很喜欢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小说。我国的不少古典小说他曾读过多遍,十分熟悉,在讲话和文章里,时常引用这些小说里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典故,并且常常用独到的见解介绍给别人。
我就听过毛泽东同志介绍说:《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当时农民聚义,群雄割据,占据了好多山头,如清风山、桃花山、二龙山等,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军。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头,但是统帅得好。
他从这里引伸出我们领导革命也要从认识山头,承认山头,照顾山头,到消灭山头,克服山头主义。
不要怕有不同意见
谈到《西游记》,毛泽东同志说,要看到他们有个坚强的信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一起上西天去取经,虽然中途闹了点不团结,但是经过互相帮助,团结起来,终于克服了艰难险阻,战胜了妖魔鬼怪,到达了西天,取来了经,成了佛。
这里主要讲的是不要怕有不同意见,不要怕有争论,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团结一致,坚持奋斗,最后总是会成功的。
选拔干部要按能力
对于《三国演义》,毛泽东同志评价很高。他对我说: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你们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他的意思是说,外来的干部一定要同地方的干部很好地团结在一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他还讲过,曹操下江南,东吴谁当统帅成了问题,结果找了个“青年团员”周瑜,29岁当了都督,大家不服,后来加以说服,还是由周瑜当,结果打了胜仗。他借这件事说明选拔干部,不能统统按资历,要按能力。
读《红楼梦》是读历史
毛泽东同志对《红楼梦》有浓厚的兴趣,讲过这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他多次要大家读,说不是读故事,而是读历史,你要不读《红楼梦》,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呢?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曹雪芹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不要小看地位低的年轻人
他在一次会上,还讲过《西厢记》中张生和惠明的一段故事:孙飞虎围着普救寺,张生要找人送信请他的朋友白马将军来解围,可是无人肯去,于是开群众会议,这时惠明挺身而出,把信送了去,搬了兵,解了围。
毛泽东同志说,惠明见义勇为,勇敢胆大,是个坚定之人,希望中国多出点惠明。他还说过,红娘是个有名的人物。她是个青年,是个奴隶,为了成全别人,自己受拷打,不屈服,反过来把老夫人责备了一顿。你们说,究竟是红娘学问好,还是老夫人的学问好?他希望人们不要小看地位低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