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黑鼻花脸旧疾”整治方案迈出实质性进展——大佛治水项目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立项,计划于明年启动实施。
这是乐山景区管委会在麻辣社区“群众呼声”平台回复网民留言时透露的消息。
据悉,乐山大佛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是世界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造像。而业内共识认为,大佛的“花鼻子”、“黑脸”、“泪痕”等顽疾,“罪魁祸首”就是水害。
>>网民留言:大佛的黑鼻子越来越严重了
近日,网民“期待有你的梦”到乐山大佛景区旅行。他拍下了大佛的照片,和上次旅行的照片对比发现,大佛的情况不容乐观。“鼻子变化很大,大佛面部斑驳,黑色部分面积越来越大。”
作为历史古迹爱好者,“期待有你的梦”对乐山大佛的保护项目尤为关注,因此在“群众呼声”留言为保护大佛发声。
根据他的了解,大佛长期以来存在生物病害、风化病害、修复层开裂剥落等问题。在2019年经历了一次大型修复,但问题只解决了一小部分。因为导致大佛“黑鼻”的主要原因水害,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解决。
为此,“期待有你的梦”呼吁,景区管委会尽快启动修复工程,解决大佛渗水问题。
>>大佛旧疾频发 治疗长路漫漫
研究资料和公开报道,印证了“期待有你的梦”的说法。
大佛鼻子内部为木头骨架,而木质更易滋长微生物,这也是每次修缮后,大佛鼻子都率先变黑的原因。
自1914年以来,乐山大佛先后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表面修复,均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早在1991年,有关部门就组织力量对大佛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研究,当时的研究结论是,要想保护大佛,应当治理排水系统。
其实,在唐朝修建之初,设计者已料到渗水对于乐山大佛的影响,因此在大佛身上设置了排水沟槽,并在身周建有楼阁遮风避雨。但楼阁被毁于战火之中。
因缺少经费支持和缺乏研究数据等原因,过去几十年,大佛历次修缮与抢救工作的重心都是粉刷表面。
乐山大佛最近一次“大体检”是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4月,分为日常维护、抢险工程、修缮工程和重建工程,但这项工程依然不包括水害治理。
>>明年正式启动治水研究项目
“乐山大佛治水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做,是会采取修遮挡物防水还是通过技术解决大佛自身的排水问题?”网民“期待有你的梦”还在留言中咨询道。
根据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的回复,想要成功治水,首先要拿到对大佛的详细勘测数据,这是治理的第一步。
2021年,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大佛治水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探明大佛水害的影响因素及成因,开展表面附加层材料的试验研究工作,以及对乐山大佛保护性建筑进行可行性论证。
目前,该项目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立项,计划于明年正式启动实施。项目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为后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记者:陈玉楼 杨小婕)
原帖链接:
乐山大佛的鼻头完全变黑了会有修复举措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