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的“中央厨房”项目,走在了全国前列,前后三年时间,位于平昌、通江、巴州的三处中央厨房项目先后建立。这些动辄投资几个亿的大项目,在各种宣传中,无不体现着颇具雄心的宏大计划。 如最先建立在平昌县的中央厨房项目宣传的总投资就达3.2亿元,其负责人称,“他们做的‘饭’,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有包装盒的‘供应餐’和‘营养配餐’”。甚至抛出了“真正促进平昌县三产融合发展”的解决方案,勾画了“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的宏伟蓝图。 可以看出“科技含量较高的有包装盒的‘供应餐’和‘营养配餐’”就是描绘的“预制菜”图景,其中的“科技含量较高”与网络热词“科技与狠活儿”的距离有多近? 并不是跟风似的否定新生事物,事情就怪在巴中市建立的这些“中央厨房”偏偏盯着学生的“口粮”不放,各“中央厨房”建立后第一时间就分别在平昌、通江、巴州区三地的“学校食堂食材配送采购项目招标”中拔得头筹,相当于一出场即被富家小姐抛来的选亲绣球砸中,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为何能如此“一见钟情”“一选即中”?这中间没有学生“口粮”的“私相授受”,巴中市中央厨房项目背后的公司凭什么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直至“连中三元”?三地学生“口粮”均被带有“麦金”字样的企业收入囊中,这种招投标的意义仅剩下为“天选之子”披上“程序合法”的外衣罢了,想必被高薪聘请入场的“评标专家”,彼此心照不宣,能查询到的最新一期的《评标专家报酬支付标准及依据》中四川省内为300元/小时。 鉴于学生“口粮”就这样被“合理合法”的授予,我们有必要记住这些加冕了“天选之子”的“幕后功臣”。分别发布于2021、2022、2023年8月份的中标公告中,三地的评审专家阵容组成如下,(平昌县)组长: 罗意;成员:张晓蓉、李婷婷、万姝、侯彪 、王才华(采购人代表)、苟育红(采购人代表)。(通江县)李晓燕、史小玉、王磊(采购人代表)、蒋静、钟芳明(采购人代表)、刘德刚、刘旸旸。(巴州区)张彩、李大成、陈艳华、吴大章、成琦、吴敏、龙晓波。以上信息均来自于中标公告中的公开内容,通过复制粘贴呈现,切莫扣上侵犯隐私的帽子,中标公告如下图所示:
(三地中标公告截图对比)
那么这家自带“天选之子”光环,名为“麦金”的企业是如何运作的呢?中国食品报网发布于2021年8月的一篇题为《团餐龙头麦金地新获3亿元投资,未来打造三产融合》消息或许能说明问题,其内容中多次出现“以学生餐切入当地的供应链”的表述或口述,可见“学生餐”才是其进入市场的根基。然而“学生餐”的市场并不是“无主之地”,如何“切入”对“技术含量”要求极高,内中的“玄机”一时很难参透,想必一直不遗余力引进、推广的当事人才能够明了。
(中国食品报网的内容截图)
一路绿灯“精准切入”巴中市的学生餐市场,镀上“麦金”的企业怎么能一而再,再而三几乎包揽了市内各区县学生餐食材供应项目的中标公告? 近期关于“中央厨房”“预制菜”的信息才被社会高度关注,然而从两年前开始巴中市内部分区县的学生的“口粮”早已被中央厨房逐步“吞噬”,确实走在了这一波“风口”的前面,面对“预制菜”存在的如此之多的质疑,我们是喜还是忧? 今年以来,坐落于巴州区工业园内的中央厨房,宣传总投资高达8亿元,甚至打起了“四川省预制菜加工基地”的牌子,大有将项目发扬光大之势,作为家乡人也希望有优质项目能做大做强。但是其钟情于学生餐,让不能出校,很难有选择的学生被迫“提前体验”的做法,实在让人难受。
(巴州区中央厨房宣传视频截图)
面对中央厨房“预制菜”早已在巴中呈遍地开花之势,还能不能做到不让学生先吃?新华社每日电讯2023年9月25日文《对“预制菜进校园”教育部:持审慎态度》中明确“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试想一下,没有学生“口粮”的“授予”,这些投资数亿元似乎有着无限光明“钱景”的大项目真的就能看上巴中这块沃土?学生“口粮”不等于政绩,这样的政绩不要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