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678|评论: 3

李旭葵/文 邛崃春熙路——高水井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3-10-1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邛崃春熙路——高水井

                                                                           李旭葵

                                       昔日邛崃春熙路,古城繁华高水井。
                                       岁月已逝记忆在,夜半乡愁在梦里。
     在上个世纪眚的三、四十年代,春熙路地处在成都市中心,是闻名于大江南北的成都市最繁华商业街。当时,在距成都西外仅六十多公里的邛崃县古城里,有一条地处在城中心的小街叫高水井,也被人们称誉为春熙路。
       我家就住在邛崃城中心的高水井街中段37号,从小就在高水井街长大,对高水井街是了如指掌,历历在目。对高水井街的每户人家,基本了解,太熟悉了,老邻居的音容仍常常在脑海里浮现,而且还有难以忘却的乡愁。特别是小时候在一起办家家、捉谜藏、打群架的小伙伴们,虽然都成了白发老人,而且已经儿孙绕膝,但儿时在一起开心的童年时光,仍终生难忘,常常还在夜半的梦中。
      近来,我再翻开1985年邛崃县政府县志办编印的《邛崃县志》,当翻到第十七篇商业的第二节市场,上面有对高水井街的叙述,白纸黑字记载:“解放前夕城关各商店分布:五金业12家,主省自产自销小五金商品,集中于高水并一带。”“解放前夕,城关有匹布业 20家,另有 12 家经营棉纱,1 家经营百货,高水井 20 家专营小百货,纸张文化用品业 18家。”
      县政府县志办编印的《邛崃县志》主编是张永春老先生,他就是住在高水井街的人,他非常了解高水井。因此在县志中对高水井街的文字记载是完全符合事实的,不会像现在有的人是不负责任地道听途说张冠李戴的想当然。
       在民国时期,高水井街在邛崃县城内被人们称誉为“邛崃的春熙路”,是属于县城内商业最繁华最热闹的街道,而且闻名于县内外,这是千真万确的史实。当人们在称赞邛崃是“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的时候,都会想到高水井街当年的繁华。在短短的高水井街背后,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龙门阵。


                        一、高水井街概况

    高水井街位于邛崃县城中心位置,全长148米,街宽4.5米。东接县政府的县府街,西连去公园到城隍庙的八宝街。清代时期叫水井巷,在民国时期为高水井街。高水井街是邛崃县城里最古老的街,据清康熙和嘉庆《直隶邛州志》记载,早在明代邛崃县城里为七街十巷时,在十巷之中为高水井巷,从明代起至今已有五百年的悠久历史。
       高水井街,南北两边共有七十多间做生意的铺面,还有谭家、常家、徐家、包家、安家、何家、刘家、胡家八个小巷子,居住一百四五十多户,有三、四百人左右。街道上共有四个居民小组,是以南北两边为界各有两个居民小组,都隶属于县城城关镇第五居民委员会。
     当时邛崃县城里以东、南、西、北街四条主街为框架,每条街为两个居委会,共设置八个居委会。五居属于西街上段,管辖范围从西街今天天然气公司至西街中心十字口,包括县府广场、人民路,高水井、学道街、八宝街,衙背后一段。五居会办公室,设在高水井街中段南边,原一姓杨的地主被沒收的住宅大院房屋。


                         二高水井的由来

     高水井,位置在南边中上段街沿上,紧挨着黄姓人家厨房砖墙外。在过去为周围街巷民众主要取水处,井水晶莹,水质甚佳,甘洌爽口。井深达两丈多,地下水源丰富,终年从未干涸过。不仅高水井街的人,就连县府街附近的人,都来汲水,是县城内老幼皆知著名的水井。
     高水井与城内的东门上矮子井、北街下段五显庙井并称为“三才井”。“三才”,即“天地人”。高水井在天地人三才中名列“人”字,五显庙列为“天”字,矮子井是“地”字。
    对于高水井凿井于何时?是何人凿的?众说纷纭。我从小也曾经听大人们说过关于高水井的各种来历,后来又见过一些文字记载,归纳起来,至今有四种说法:
       一、在明朝中叶,高姓人家自山西太原府晋阳县迁蜀,于邛州临邛城西街上段买街宅定居,并在住宅后园凿一井。街宅后与一巷相连,高姓为了方便街宅后巷方邻取水,便退宅墙,将井留置在宅后巷道边沿上。后来,在明末清初,高家因避张献忠屠城而弃家出走,逃于邛州西南山区。
      二、又有说高姓人家是在明朝中叶来自安徽,为邛州驻军头目,而在邛州城安家住居。后因侄儿在成都惹祸犯案被丢监,高姓人家闻讯怕被株连,弃家逃难于邛州西部山中。
       三、还有说高氏始祖高君赞系明朝武进士,是安徽凤阳府临淮关大贤庄人士。在明代成化年间(1483年)入川,曾率兵驻守邛州,其家居住在临邛城中心。他乐善好施,派军士在街巷边挖一口井,解决周围临近居住人们吃水和战马饮水。人们为了感恩纪念,便以“高”姓为纪,叫此井为“高水井”。
       四、另外有一种说法,邛州人管徽,在清同治年间中举入贡,放官东乡县(今宣汉县)任教谕。在东乡县发生震惊天下的农民血案中,管徽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正义,不怕受牵连,敢于为民众说真话而向朝廷请命,遭受株连受害。后来,冤案平反昭雪,管徽得到了朝廷奖赏升官。
    不久,管徽告老还乡回邛。其门人念其品格高尚,甚为钦佩,便将邛州城中心西街口的一院住宅相赠。该宅院后有一水井,水质极佳,清澈见底,甘洌爽口,街邻皆常来汲饮。管徽念其不便,将坦墻内移,将水井露于墙外。因井深而终年不沽,用红条石镌刻“高水井”三字,便刊砌在黄家厨房外砖墙壁上。
      到底哪一种说法靠谱呢?至今仍然是个谜。
      进城来往过路的人,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口渴的时候在街上的井坎旁,常常用竹杆从井里吸水。双手捧着晶莹的井水,仰头咯咚一声下肚,透凉无此,简直爽极了。
      在不到两百米长的高水井的街道,除了正街上段姓黃家厨房墙壁外街沿上有一口公用叫“高水井”的水井外,在街道上的其他小巷内人家住户里还有十来口水井。


        三、邛崃的春熙路


        高水井街位于邛崃县城中心位置,东接县府街,西连八宝街,由于从县府街经高水井,过学道街,再经今瓮亭公园从三步石到城隍庙。
城隍庙原遗址在邛崃市城内学道街原城关粮站内,靠原邛崃中学一侧,紧连瓮亭公园,占地面积达80亩左右。
     城隍庙戏台前空坝能容纳万人,右侧为川西最大的米市,左面为武庙,供奉三国著名蜀将关羽。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公单刀会的日子,都要举办庙会纪念活动。而且每年在武庙举办两三次“赛宝会”( 文物古董),进行金玉饰品交易。
     每年清明、十月初一、七月十五的时候,要组织隆重抬城隍出驾赏孤活动。这一天,八壮汉抬的大轿抬城隍出驾城内游街。城隍出驾,这是邛州人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大事,大街两旁,人们在街沿门铺外摆设酒肉供果膜拜敬奉。街头巷尾,城乡男女老少,成千上万的人观看,如潮涌动,热闹非常。
     高水井是城隍出驾和去城隍庙的必经之路。在高水井街仅八十多铺面却主要集中了邛崃县的小五金、小百货、鞋店、鱼钩、梳篦、铁匠铺、铜匠铺、车车铺,这些小五金、小百货、鞋店、鱼钩、梳篦商铺,都是前面开店和加工生产自销自产相结合。
      高水井街中段南边43号,是孟家两弟兄,一个是开铁匠铺,一个是开车车铺,铺面两间两隔壁紧挨着。开车车铺,是专门木头在高车上旋转,用锋利的刀具车成响簧、地钻子之类儿童玩具和家具床、桌的圆柱及算盘。一到腊月间过年前夕,孟家车车铺前就围满了从各条街来买地钻子的男孩,清脆的响簧,地钻子“嗡嗡”声、孩子们的嬉笑声,还有窜街穿巷卖油糕、发糕的吆喝声,把高水井街吵闹得可热闹了。
      高水井街还有四家姓梁叫梁章松、梁章武、梁章海和梁志中,是邛崃城东外高埂乡梁湾迁来的。说是同一祖上传下来的制作鱼钩和针的工匠絶活手艺技术,一家赛一家,名声在外,那又是钓鱼爱好者必去光顾的地方。
     酒好不怕巷子深,仅有一百多米长的小街,不仅车车铺和做鱼钩是城里独有的,而且连邛崃城里做鞋的、制梳篾的、铁匠铺、铜匠铺、小百货等基本上都聚集在高水井街的小街上,而且也是一家赛一家,货物堆山,琳琅满目,各显神通,互相竞争,生意红火,这就是为什么很繁华的理由。
      这条148米不长的街道,却是家家都是商铺,而且集中了邛崃的小五金、小百货和布鞋、梳篦、铁匠等,车车铺和鱼钩都是邛崃唯一的家传工匠手工绝活,吸引了省内外南南北往的各地商客。因此,街上热闹非常,人气旺,繁华。其中小百货店20家、小五金店12家、布鞋10家、铁匠铺8家、铜匠铺3家、锡匠铺2家、鱼钩4家、梳篦铺6家、车车铺1家、缝纫4家、竹籐1家、毛笔1家、鼓铺1家。
        因为小百货,小五金、布鞋,梳篾、铁铜匠行业都比较集中,为了为了维护行业经济利益,不受欺侮而自发地结伙抱团都建立了各自的行会,还分别推举了会长。在行会里,还建有储金会,又叫转转会,每年年终举办行会时,都分别要办酒碗。
       记得在1953年在秋收后的十月,邛崃县城最早举办物资交流会,会场就设在县府街政府前面广场。广场上用晒垫、树条木板搭的摊位,还搭有唱戏的戏台,高水井街也是主会场。高水井街上用浅蓝色阴丹布栓挂在街两边的屋檐下,遮挡着刺眼焦辣辣的阳光和小雨。人们从四面八方来赶“交流会”,街上人来人往,拥挤不通,可热闹了。

          四、高水井街回忆


       高水井街小百货,小五金、布鞋,梳篾、铁铜匠行业比较集中,被誉称为“邛崃的春熙路”,不仅行业有帮会,而且不少人家相互沾亲带故,家族式祖传绝活技术,还有盘根错节的关关系系。
       如梳篾业会长罗源顺的外孙女嫁给了孟光明的儿子,孟光明的妹妹又嫁给张家,孟光明的小孙儿娶的是何家的小女。在短短的仅一百多米长的小街上,就形成了千丝万缕理不清扯不断的亲情关系。难怪人们常说五百年是一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虽然邻里关关系系相当复杂,但却比较团结,和睦相处,相互包容、照看,是一家有难大家帮忙。高水井街当时可以说得上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在那条街上居住的几十年里,还从未听说过偷盗抢劫的事发生。
      在短短的高水井街,如果有人家户在熬回锅肉,遍街可能也能闻到馋人的肉味香。在吃钣的时候,常常会端着饭碗到隔壁或过街,走这家到那家。遇着有人家也在吃饭,也会毫不客气被邀坐上钣桌,简直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隨便,边说边吃,笑声满屋,那亲热场面就不用摆了!
到了炎热夏天的晚上,人们就在自己门前的街沿下鋪上草席乘凉。大人们手拿着蒲扇拍打驱赶蚊子,孩子们无忧无虑地躺在草席上,抬着头,仰望着深蓝色色夜幕天空闪烁的寒星,在听大人们的龙门阵中睡着了。那二年街上又沒有汽车和三轮车,也难得见到自行车的年代。不怕有车辆不安全。年龄稍大的孩童,玩捉迷藏,遍街东窜西跑地大呼小叫,开心极了。
       每年的春节,高水井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期间,由各店铺集资,在高水井街的中段搭灯棚,又叫灯龛和牌坊灯。灯棚结构是用木料制作的木牌坊,有单檐或重檐等,顶端有脊。灯棚上面均用大红纸或红布制成方形灯,里面点着各种灯。两边是楹联式长方灯,并都分别有横匾和对联。灯棚,为各行业商会或街坊绅士承头捐资筹建的。
       街上小巷,家家户户和店铺门外,都要悬挂着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灯笼,以避邪示喜庆。满城放灯,已成了历年的传统习俗。商店铺面门前悬挂的灯笼,从远处看见,这些一盏盏大大小小火红的灯笼,随微风摇晃,在朦朦胧胧的漆黑夜里,好像是一条条闪动的火龙。
在这期间,本街为人正直,德高望重,爱做善事,是梳篾行业会长罗源顺老人,他还是邛崃县土地会的会长。每次,都由他承头出面召集士绅和行会筹资,请来戏班和木偶戏或皮影,在街上水井旁搭戏台,公开演出。
      罗源顺老人在高水井街被称为“总老辈子”,每当邻里和行帮内外发生矛盾纠纷口角时,都爱找罗源顺老人出面调解,主持公道。刚才还是粗脖子红脸地吼叫,在清茶一杯中被化解了。是茶桌讲道理,吃茶论是非。天大情和恨,化解在茶杯。
      高水井街在县城里是出了名的,记得小时候,我们街的街邻小伙伴那年头又沒有什么文化娱乐,除了捉迷藏逮猫猫、跳房子、滾铁环外,爱结团成伙常去和外街的小伙伴寻衅打群架逞强好斗出名,但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在文革后期的一次严打运动,全县开公判大会共逮捕判刑有十一人,其中高水井街的人就有八人上榜。难怪后来听派出所驻居委会的民警说,高水井街是他们派出所在城里的重点管控地段。
      解放初期,水口乡的土匪头子、乡长丁有光的“当铺”就在高水井街的水井对面大院。早在土匪围城前的一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大日两天,邛崃暴乱的上层分子,就先后在城内高水井街丁友光家和南街康林商行内,相继两次聚集,阴谋策划万人内外策应暴乱围城。
      得到臥底线人传出的信息,情况紧急,为防止城内潜伏匪特的更大破坏,党政军领导当即决定,及时抓捕了城内在高水井家中指挥匪特搞里应外合的头目丁友光及其一批武装潜伏匪徒。
       我还清楚地记得抓捕丁友光的情况。一个全副武装的解放军在街上边跑边大声喊:“老乡,赶快把铺子和门关上,不准开门!”只听见哗啦啦地关铺板门声,我家门前解放军也架上了机枪。街上突然间空荡荡的,紧张极了,好像空气也凝固了。
      不一会儿,听见从井坎那边传来紧急的脚步声和人嘈杂声。胆大好奇的我,不顾解放军再三的打招呼,不准看,偷偷地从门缝里朝街上看。五花大绑的丁友光被四五个解放军从后面推着,“噔噔”从我家门前跑过,直朝八宝街跑去。那阵势,可嚇人啦。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丁友光被五花大绑拖去枪毙了。
      丁友光的房被沒收,后来住了解放军。到西昌被土匪枪杀牺牲的丁佑君烈士,随同从成都来的西干校的人到邛崃,当时就住在高水井街的丁友光当铺房内。
       高水井还有一家制鼓的作坊,位于高水井西端南边街上,作坊老板是蒲国登,宝林人。他制作的大鼓小鼓质量很好,许多戏剧玩友来买,生意做得不错。
       在制鼓铺隔三间辅面是徐巷子,大富人家徐兴泰住在里面。高水井街半載街房,都是徐兴泰的。徐文耀的家也住在里面。徐文耀从小喜爱川剧,爱听玩友,靠天赋好学,成了四川省川剧界很著名的剧作家。在巷子里面,还有一个姓徐的读书人,专门捡商铺丢弃的烟盒、纸盒,拿回家用浆糊粘起用来放鸡毛弹和烧水烟用粗草纸裹长条形“练纸”的漂亮纸盒卖钱维生。他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在窜街卖纸盒时,身上带着笔墨和纸,专门去抄政府的布告和通告。有时兴趣来了,还拿出道琴,边弹边唱。
      长大了,我才明白,在徐家祖上传下大家族,也是贫富不均,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我想起了清代曾任过知县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为人正直清廉而被贬官,遭难落泊时,也曾卖字画还弹过道琴。这位徐老辈子,恐怕也是个怀才不遇,生不逢世穷困潦倒落泊的读书人,心里油然而生对他又有几分敬意和惋惜。
       在高水井中段的何家巷子,已故的中国著名画家、陕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丁,原名叫陈懋林,他家直到高水井街被拆前,祖辈一直就住在里面。
       在高水井井坎对面是毛笔铺姓肖,那毛笔的质量就不摆了。在我的记忆中,大概是1951年冬腊月的一天傍晚。毛笔铺外围满了人,好奇的我挤进去想看个究竞。原来是开毛笔铺的肖宗海因曾当过几年高水井街的保长,被通知要去参加县上的“乡保人员学习班”,胆小的他就用刀割喉自杀了。人们都纷纷为他惋惜,都说他是个胆小怕事老实巴交的人。哎,他是名下还有五个最大才十来岁,小的刚断奶的父亲,自己想不开割喉死了,认为彻底解脱了,但他沒有想过却丢下了一家孤儿寡母。
      高水井街北面在至八宝街转拐的包巷子,人们爱喊是包公馆。建国初期的1951年夏天左,住在巷子里的三四户人,发生霍乱急性传染,全都死了。直到几年后,才有乡下来的人搬进去住。
       在1981年县上建成自来水厂投产,大街小巷不少人家安装了自来水,高水井街在街沿上的水井,人们基本沒有汲水了。为了安全,就用石板盖了。甚奇的是,就在那两年时间,高水井中段的孟家和斜对面的谢家分别发生了火灾。幸好抢救及时扑灭,才未造成“火烧连营”的后果。
      高水井街几十年从未发生过火灾,这是为什么?忽然有人说是高水井街东斜对面是飞龙巷,飞龙巷的龙口渴了过街来找水喝,高水井的井却用石板盖封了,惹起了龙发怒生气。因此,高水井街的人慌忙又把井盖上的石板移开后,高水井街也就沒有发生过火灾了。
       高水井街在建国后 1950年5月7日邛崃县成立百货公司,隶属中国百货公司新津县分公司,经营棉布、针织、百货、文化用品,兼营五金、西药、烟、糖、粮食、土产等。在1955年对私营企业进行改造运动,高水井街的私营商铺被公私合营合并,人员都分别到了百货公司、布鞋厂、铁工厂、五金厂等企业单位。
       本世纪初,在高喊“三年不见青瓦房”的口号声中,城市大拆迁的大浪潮里,高水井街虽然躲过了兵灾战火,逃脱文革之灾,但却难逃后来建“五彩广场”的大劫难。明清飞檐斗拱砖木结构房屋铺面,一夜间在堆士机的震耳欲聋“轰隆”声中,就被彻底推倒荡然无存,变成了骨灰盒状整齐清一色的一楼一底水泥洋房。
      在当地老百姓的强烈呼吁抗争下,为了安抚曾经祖祖辈辈居住在高水井街的老邻居难舍的情绪,只好把刻有“高水井”的石碑留了下来。至今那块“高水井”残碑,仍不伦不类孤零零地还站立在那小街巷上。但经日晒雨淋,霜雪浸蚀,“高水井”残碑渐渐地也随着字迹开始模糊不清而被人们淡忘,消失在人们曾经的记忆里。
      邛崃曾经有过像的鱼钩,梳篾,铜匠、车车铺,这些在高水井街仅有代代相传的工匠绝活技术,具有地方特色而且名扬省内外,也随着城市的大拆迁而失传,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成了今天再耗费民脂民膏亡羊补牢八方申遗的悲哀。
        醒后才知道,得到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知珍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经有过的岁月辉煌,曾经有过的历史文化,就眼睁睁地毀在自吹有文化人的手上,哎,岂不悲哉!
        高水井街,终于走完了“邛崃春熙路”历史的尽头,只留下了高水井街老街邻们夜半梦中的回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水井这条古街已经消失,消失的,不只是一条街,还有在街上发生的那些难以忘怀的故事和乡情。

发表于 2023-10-11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10-12 00:0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就是需要口口相传,传给身边人,传给我们后人,讲好邛崃文化,人人有责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