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86|评论: 0

高义奎:水打罗和井水挂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6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打罗井水挂面
高义奎
以前,有时候,只要走近火井镇双童村龙头山下双庙子谷口,老远就听到“砰乓、砰乓”的巨响,声震山谷,惊天动地。仔细一听,很像使劲撞击木柱的声音。唉!说对了,那就是撞击木柱发出巨大响声。是什么在撞啥子木柱能发出如此巨响?请听本文慢慢道来。
那时间,没有电,也没有电动机,更没有谁知道什么叫打米机、磨面机?人们碾米磨面,只有水碾、水磨是最快捷先进的了。尤其是磨面,更是水车石磨,手推粗罗筛面,“咣当,咣当”响,半天也筛不出多少面来。要磨小麦灰面怎么办?那就只有用水打罗。这水打罗是什么样子呢?
记得那是1955年农村合作化的前几年,今天的双童村七组,有一个的农民叫山孝连。山孝连,中等个子,常年着蓝布长衫,脚穿偏耳子草鞋,常在腰间挂一个七八寸长的铜嘴烟杆子,吃的是自家种的叶子烟。他少言寡语,极有心计,勤劳节俭精明,淳朴善良忠厚。那时侯,从洗甲溪沟里沟外到高场,还没有一处水打罗。山孝连看准这个商机,就积极准备,请人掏沟修堰砌堰埂,请木匠修磨房,制造水打罗,做面柜,买丝罗,等等。一应齐备,新修的水打罗破天荒地开张了。
水打罗,顾名思义,是用水力作动力,石磨磨小麦,丝罗筛灰面的设备。简言之,就是水磨磨面,丝罗筛面。水打罗的样子是什么呢?就是在水磨旁边,特制一个如粮仓的小屋,内设能向前后移动的木罗框,木罗框内放置筛面的细丝罗。小屋外面,前端立一根坚固的木柱子。木罗框的前端特别做一个带直角的曲臂,曲臂下连接着转动的水车。将石磨磨烂的小麦面放进木罗框中的丝罗里,让木罗框前边的横木杆与曲臂连接,通过水力和杠杆的作用,让木罗框快速前后移动,与外边连接的特设横木猛力撞击在小屋前端的立柱子上,发生强烈震动,将丝罗中磨烂的小麦灰面在震动中抖出,掉在下边的面柜里。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小麦灰面基本筛尽为止。在开始运作时,先将特制小屋的仓板关上。等到最后出灰面时才打开仓门,以免在工作过程中,灰面散失出来。每一百斤小麦能出八十多斤灰面。所剩的麦皮称为麦麸子,是喂猪的好饲料。
那时,本地只此一家水打罗,山里山外的农民都来此打灰面。当时,山孝连在当地真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他家开的水打罗,生意很红火。他见打灰面生意很好,便想,如果打灰面,再做成挂面该有多好啊!不久,他便千方百计从城里买回一台做挂面的机器,又开始做起挂面经加工的生意来,全家人齐上阵,把打灰面和做挂面的生意搞得红红火火。乡亲们在水打罗上把灰面打出来,又把灰面做成挂面,简直很方便。山孝连也因此挣了不少钱。
此前,当地人大都种大麦,很少种小麦。打灰面做挂面的人家很少。那时,逢年过节,煮一碗红萝卜丝丝(那时,我们过年吃的红萝卜,是到邛崃西河坝去买回来的)伴挂面放在桌子中间当菜,那就很高级了。平时,普通百姓很难吃挂面的。自此之后,人们都大量种小麦,打灰面,做挂面都很方便了。记得当时,邻居高体常家,在山孝连那里打灰面,并做了半夹背挂面回家,我们见了都好羡慕啊!
据我所知,在此之前,火井没有机器做挂面的。街上买的面都是手工做的水叶子面。如火井老街的台子坝黄家面馆,就是买的手工水叶子面,五分钱一碗,生意很好。手工水叶子面的做法也不简单。工具是一块大案板,一根擀面棒,一把长切刀。先将揉好的面,用擀面棒把面团擀开,擀薄,撒上很薄一层灰面,再将其叠起,再擀薄,再叠起,再擀薄。如此反复多次。最后,用长切刀将其切成细面条,用手抓起,抖开,丢进锅里煮熟就成了。
到了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铲除私有制,搞大集体生产,山孝连的水打罗、做挂面都被铲除了。后来,原火井人民公社九大队七中队,集体买了一台做面机器,开了一个挂面加工厂,由于集体经营不善,没多久,就蚀本关张了。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扶持私有制,火井私营企业大发展,也兴起了不少机器挂面加工厂。据我所知,今之火井镇高场社区的天灯坝尚有一家寇姓农民开的机器加工挂面厂正在正经营,生意红火。甚至有平乐镇、邛崃城里的顾客慕名远道而来购买挂面,该挂面厂因此声名远扬。
所谓“井水挂面”,就是源于火井洗甲溪的山泉水做出的挂面味道特别好吃,故称之为“火井水挂面”,简“井水挂面”。火井自来水厂取水源头就在火井的洗甲溪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