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了解《天道》中的每个人物的“文化属性”了解,
这能读懂世间百态.
女主人公芮小丹爱上了男主人公“怪才”丁元英,
她心里明白爱上这样的人只能留得住时不能留住他一世,
她就炮制一埸扶贫计划,
故事从穷得丁当响王庙村开始!
丁元英被好友韩楚风评价为明白人。
丁元英跟平常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不一样,主要表现在倒行逆施,和大众普遍认可的价值观不一样:“这个年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如果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看,丁元英是从结局入手,决定布局。他的商业模式运作的根据,还是出自于逆向思维,运用到王庙村脱贫的商业布局上同样如此。
对于王庙村的布局,决定了他的盈利模式,不是以销售音响产品赢利为主,而是以炒作格律诗品牌,最后公司或托管,或转让,或逼对手合作为主。把一个贫困村中的贫困村,带到市场经济中,从此占有一席之地,让王庙村一直在这个产业链当中存在。
丁元英的整个操作,就像一个紧密的链条,从最后一个环节开始倒推布局,逆向思考之后,没有任何花招,就是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没走寻常路,却像走了不寻常路,在普通人眼里,好像是一个神话。
最后,格律诗和乐圣公司成功合作,主要来自丁元英对全局的把控,是最开始就设定一个结果,是给晓丹的一个神话,一个礼物。
丁元英对这中间可能产生的变数,都有一个预判,并且有相应的对策。不用学院派的打法,用不入流的野套路,以保证整个链条完整有序的进行,堪称大手笔。
丁元英用这种布局迅速完成了三级跳,让格律诗公司一夜成名,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走过了其它品牌多年要走的路,这个噱头,没有海外沉淀的关系,是不可能短时间完成的。
所以,当叶晓明他们看到产品不赚钱时的困惑,看到低价倾销时的愤怒,会议上的反抗,强行退股时的背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为叶晓明他们看不到背后的布局,看不到这个链条最终要导向哪里,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失,真的就只能扒着井沿往外看一眼,最后得精神绝症也不为怪。
芮小丹是电视剧中的女主角芮小丹,是另一种明白人。
芮小丹对待任何事情都见怪不怪,对待任何人都淡定从容,再了不起的人、事、物,她只一句话:“这和咱们有关系吗,”
冯世杰同样,另外一个角色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人就是冯世杰。
按世俗的看法,冯世杰是属于那种大智若愚的高人。
冯世杰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而这种明确的目的,也让这个老实巴交、热爱音乐的农民,成了最后的赢家。
为了改变王庙村贫困的命运,冯世杰制造机会找茬和丁元英理论音乐,在农村又是请芮小丹吃饭,又是送农村土特产品,策划招商引资,成功引来丁元英帮助王庙村。
但操盘却让聪明的叶晓明做挑头人,让他做总经理。格律诗和乐圣公司打官司时,叶晓明和刘冰果断的退股,冯世杰自己却留了一手:以资本债权换设备。
这样,即使格律诗公司倒闭了,他依然可以运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员继续生产,也可以寻找其它音响公司谈合作,冯世杰这样做,既保护了王庙村农民后续生存下去的利益,又为父老乡亲留了一条后路。
冯世杰是世俗生活中真正的高人,他能找茬和丁元英搭上关系,利用芮小丹从中穿线,免费雇佣丁元英做总策划,聘叶晓明做总经理,让虚荣的刘冰加入进来给公司跑腿。包括最后肖亚文成为公司法人,也是在为王庙村打工,所有人都在为王庙村脱贫这个项目做贡献。
虽然冯世杰的聪明比不上叶晓明、刘冰,但他却能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善于用比自己智慧聪明的人来为自己做事,这不就是高人吗?
肖亚文思维缜密,阅历丰富。识趣,干练、做事极有分寸。她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有自知之明。
一开始,她介绍丁元英时说“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从上面的描述中,就能看出来,肖亚文看待丁元英的角度和其他人不一样。虽然从德国回来后,肖亚文已经不再为丁元英工作了,但为了能够学到真东西,为了将来能有一个往牌桌上凑的机会,特地不远万里到德国,请芮小丹帮忙照料丁元英,这就是一种远见。
肖亚文代表着这个社会中一批独立、自信、能干的白领,骨干,她们都想有所追求,而最终会有所成就,而这种成就源自积累、源自机遇、更取决于自己在关键时候的把握。
肖亚文是如何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的?
同样的一件事,一个危机,一个机会,一场官司,为什么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
乐圣公司总裁林雨峰对诉讼没信心,这场官司他们还打吗?叶晓明,刘冰他们还退股吗?为什么肖亚文和他们的看法不一样?
对此,肖亚文曾解释到,因为每个人的立场、观念、心态和思维模式不一样,获取的信息量和解读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样。
核心的差别,就是思维模式的差异。
这几个人围绕着格律诗和乐圣公司的竞争诉讼,体现出来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意识,通过对比,你就能够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角色,如果你多看几遍,你会发现很多都是生活中,你所认识人的影子。
叶晓明如果说肖亚文是一个聪明人,那么叶晓明也算是一个聪明的人。只是相比之下,叶晓明和刘冰之类的聪明,只能算是小聪明。
叶晓明通过代理乐圣的产品,见过了世面,在北京也有一些关系,他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清楚的知道丁元英的下一步的打算,
比如展会上格律诗音响的大幅降价分析。他的确很聪明,并且为人也很热情,与人打交道时不笑不说话,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值得信任,很诚恳的人,
但一旦嗅到风险和灾难,叶晓明的脸色变得比谁都快,跑得比谁都果断。他把生活中占据大多数的“小聪明”人,演绎得淋漓尽致。
刘冰的角色,不仅仅是“小聪明”,还是一个“小人物”角色。
他代表了一些逐利虚荣的人,为了出人头地,每天辗转反侧,拼命想赚到大钱,只有金钱能带给他安全感和满足感。
一辆宝马车和办公室主任的头衔,让刘冰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他四处发名片,到处参加饭局,一个井底之蛙在一夜间爬到了井沿,发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却忘记了眼前这看似美好的一切,并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达到的。
一旦让他失去眼前看到的、得到的一切,他就会不择手段的背叛,就会心理失衡,就会患上精神绝症。
叶晓明和刘冰的智商比冯世杰高很多,但在他们三个人当中,最终的赢家却是冯世杰。
最后格律诗和音响第一品牌乐圣公司合作,持股51%的肖亚文,也是为他和王庙村工作。在这个世界上,聪明人总是在为所谓的高人工作。
冯世杰这个高人却总是称丁元英是高人,丁元英是有别于冯世杰的明白人。
所谓明白人,高人,聪明人之间,具体分别也不是很明显,但在处理事情上面的差别,就在于是否能够看到事物表象后面的本质,是否能够看到全局。
生活中、商场上、工作上,很多困境和难题需要解决,这就能看出不同人的处理方式。
就像下象棋的残局,很多人走不出来,尽管平时很厉害,但在残局里总是走不出来。
叶晓明这样聪明的人,下残局时,总是考虑眼下棋子的得失。
丁元英这样的明白人,则是考虑最后棋局的胜利,他会舍弃一些眼前的利益,故意失去眼前的棋子,是为了最后的胜利。
冯世杰这样的高人,会找丁元英这样的明白人,来替自己收拾残局。
肖亚文这样的聪明人,会随时跟随丁元英这样的人,抓住机会,给自己往牌局凑的机会,一旦得到机会,就有赢的希望,因为她学到了一些真传。
芮小丹这样的人,不会往牌桌上凑,因为她本身的生活丰富多彩,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率性而活。
了解《天道》里各个的角色,就是了解我们周遭的世界,我们生存的世界,说到底是各种关系的总和。
而关系的本质,永远是人。
了解人性,洞悉人性,领悟和学习看透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式,对于个人来说,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