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因其日期“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和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全国各地都有不同传统吃食迎接重阳,如重阳糕、糍粑、蒸蟹、萝卜汤等。
在这个以“敬老”为主题的传统节日里,关心老人身体健康、关注常见老年疾病、掌握老年病基础常识必不可少。
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约占其50%~70%,是老年人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全世界每3秒即可确诊1例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老年发病,常常隐匿起病,容易被忽视。其可表现为记不住近期发生的事情、丢三落四、忘记与朋友的约会、忘记重要的日子、工作能力下降、不再会使用手机等日常工具、不再会管理自己财务、忘记回家的路、忘记亲人、忘记自己、甚至会出现攻击家人、怀疑爱人不忠等,最终,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赖他人,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仍是医学界重大难题,尚无特效药。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提高患者及照料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建设)负责人——何霞主任医师表示,合理膳食在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降低痴呆风险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饮食模式选择
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地中海饮食”模式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减缓认知功能恶化进程。与传统饮食模式相比,“地中海饮食”模式能更好保护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地中海饮食泛指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饮食,是一种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等植物性食物占主体的膳食模式。地中海饮食基本上都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这种饮食模式强调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全谷物、橄榄油和香料要顿顿有。
2.鱼类和海鲜每周至少吃2次。
3.适量食用家禽、鸡蛋、奶酪和酸奶。
4.远离红肉和糖类。
5.如果不得不饮酒的话,可以适量饮用一些红酒。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地中海饮食”模式上进行调整,如可在主食中增加粗粮与杂粮的比例、增加肉类与奶类的摄入、选用优质食用油(大豆油、玉米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油脂)。
二、日常食物的搭配
正餐可多食用深色蔬菜、鱼、禽肉、奶类。深色蔬菜多指深绿色、红色、橘红色和紫红色的蔬菜,此类蔬菜富含叶酸、胡萝卜素、花青素、番茄素。如洋葱有助于情景记忆、菠菜可为人体提供大量叶酸。研究表明,5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每周增加100g鱼类及较高水平牛奶摄入,可有效降低认知障碍风险。禽肉摄入是老年人脑卒中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红肉与加工类肉制品则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减少红肉与加工类肉制品的摄入,如猪肉、牛肉、羊肉、香肠、肉脯、熏肉等。
正餐之外,适量摄入深色浆果、坚果、绿茶、咖啡。研究显示,老年人摄入蓝莓(汁)、酸樱桃(汁)、葡萄(汁)3-6月后认知功能得到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每天摄入5g巴西坚果6个月,可部分改善认知功能;每天饮用500ml绿茶或1-2杯咖啡可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有专家表示,在注意日常膳食的基础上,搭配适量运动,效果更佳。训练遵循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持续时间短、肌肉爆发力高的运动)为辅的原则。运动强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做好个性化训练方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运动处方,可从有氧运动、力量及平衡功能训练3个方面进行:
1.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2—3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登山、游泳、自行车、广场舞、中国传统功法等,或一周分多日,一日多次累积完成75min/周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一次建议持续5-10分钟,如慢跑、徒步旅行、网球单打等。
2.力量训练:在安全监护下,每周至少进行2次主要肌肉群力量训练,如哑铃推举、高位下拉。
3.平衡功能训练:每周进行至少3次平衡功能训练和跌倒预防训练,如太极、瑜伽、单脚站立。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运动治疗中心治疗师长赵璐提醒,老年人在进行体育运动锻炼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疾病筛查:是否合并肺部及心脑血管等慢性病,评估运动训练安全性;在制定运动计划时应与专业医生沟通,寻求专业建议。
2.运动项目选择:老年人在进行运动时,适宜进行低、中等强度耐力性项目;适当进行力量性锻炼,减轻老年人肌力的衰退;鼓励参与集体运动项目,可有同伴相互照顾。
3.强度由小到大:在进行运动初期,应从小运动负荷和低运动量做起,待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至合适的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4.运动个体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棒的!可通过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各脏器的功能水平,为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5.自我监督: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记录血压、脉搏等基础身体健康数据与信息的习惯;在运动中防止运动损伤,避免过度疲劳;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整理活动,运动时注意适当休息。
6.掌握基础急救:在医生指导下学习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及流程,保护他人、保护自己。
做到以上的基础之上,如何辨别老人是否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多位专家提醒,当老人出现以下表现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1.记忆力逐渐减退,尤其是很快忘掉刚刚发生的事情;
2.无法胜任熟悉的工作,比如司机经常走错路,银行职员数不清钞票,厨师不知道如何炒菜等;
3.语言表达出现困难,经常会“词不达意”,甚至以“替代”方式说明简单的词汇,比如以“用来写字的东西”代替“笔”等;
4.对时间、地点、人物感到混乱,有时候会搞不清年月日、白天或晚上,在自家周围都会感觉陌生;
5.判断力受损,比如借钱给陌生人、胡乱反复买东西等;
6.理解力下降、抽象思考困难,比如不会处理账单,看不懂报纸,听不懂别人说话等;
7.东西放置错乱,比如把水果放在衣柜里,把袜子放在餐桌上;
8.行为及情绪不稳定,情绪变化快,喜怒无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来怪”;
9.性格改变,比如变得多疑、抑郁,恐惧,甚至产生幻觉、妄想,觉得有人要加害自己;
10.丧失做事的兴趣及主动性,变得不爱社交,对原来的爱好失去兴趣,甚至退出社交活动。
阿尔茨海默病会擦去老人的记忆、改变老人的性格、严重影响老人生活质量,但若我们能提早帮助老人坚持健康生活理念、发现老人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疑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接受科学合理的医学建议,做到“立方早治、无问早晚”,为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