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54|评论: 0

[原创] 霜降,不见霜降——一下《春夏秋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4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霜降,不见霜降——一下《春夏秋冬》

说明
    本文是预计最快明年底成书《又见浪花——部编版小学、初中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中的一篇。
    是日霜降,但秋霜并未降下。

知识性等(1-2)
    2016—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2页: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浅析
    “秋霜降”之说似可商榷。


    “秋霜降”意为“秋霜降下”,其“降”,意为“降下”。实际上,自古以来,“秋霜”从未“降下”过。人们见过降雨、降雪,就是未见过降霜;人们见过下雨、下雪,就是未见过下霜。其实,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水汽在靠近地面的空气中凝成的。

    【霜】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现代汉语词典》1224页)

    关键词语:温降,水汽,地面物体,凝结,冰晶。
    试细说如下:
    1.霜是什么?冰晶。
    2.怎样产生?凝结而成(并非如雨雪般从天而降)。
    3.出现在哪?地面,地面物体(《辞海》为“地面或地物表面上”,《汉语大字典》为“地面上或靠近地面的物体上”)。
    4.原为何物?接近地面的水汽。
    5.变化缘由?“气温降到0℃以下时”。
    其他辞书及网上对“霜”的释义,大抵同上。


    2021学年一年级下册教参(教师教学用书)对“霜”的释义亦大体同上:
    第4页——
    (1)形声字识字。如,霜在温度很低时出现的一种凝华现象,跟雪很类似。
    第6页——
    霜的形成。
    寒冷的早晨,地面的气温特别低,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植物或其他物体上,这就是霜。

    由此可见,“秋霜降”之意“秋霜降下”是错误的,尽管这说法这解释延续了千百年。
    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参(2021年12月)是把“秋霜降”之“降”往“降下”说的:
    第4页——
    “降”的演变
    ……由此看出‘降’的本义是指从高处向低处走,引申为‘降低、落下’”。
    (4)组词拓展。
    降:下降、升降、降落伞
    第9页——
    5.课间操(师生一边拍手,一边合作读)。
    ……
    师:什么降?生:秋霜降。

    这样,恐难自圆其说于“霜”之“一种凝华现象”、“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
    试改动(引玉之砖):
    1.可把“秋霜降 ”改为“秋霜凝”。
    2.可不改“秋霜降”,但须把“降”释为“出现,呈现”。理由:
    《汉语大字典》“降”有16个义项,第6义项为“诞生;生日”。
    《汉语大词典》“降”有17个义项,第4义项为“诞生;降生”。
    可否引申为“出现,呈现”。
    若可,则教参注释为:
    【降】诞生;降生。这里指(霜)出现,呈现。

    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把“秋霜降”之“降”说成“降下”的,愚以为。

    笔者于2019学年起提出上述质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