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话题“西南科技大学馄饨阿姨事件”登上网络热搜。由此事衍生出的两篇互联网“小作文”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发舆论对网络维权边界和网络暴力的讨论。
事件的起因很简单:西南科技大学一名女大学生和校门口馄饨摊老板因馄饨皮破损问题产生了言语冲突,随后,女大学生将此事发帖上网,并控诉这家摊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老板态度恶劣欺负人。有关维权帖一度在学生群中传播,并影响到馄饨摊的生意。随后摊主发出反驳帖文,从另一当事人角度讲述事情经过,并称女学生因一个馄饨破皮与自己结怨,之后还纠集了一群男生到馄饨摊闹事,污蔑自家的食品不干净。
上述两篇“小作文”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讨论得沸沸扬扬。综合评论来看,不少网友指责涉事女生上网维权小题大做,“就因为一碗馄饨,多大个事,想象不出来哪个大学生能搞成这样。”“写出长篇小作文的起因竟然是一个馄饨破皮,这事干得太极端了。”还有人关联到川大张薇事件,“这两年出了好多大学生小作文引起的事件,是不是仗着自己懂得多,有点较真过头了?”但也有网友持“吃瓜”心态,“这个事目前双方各执一词,不是当事人不好评论,还是等官方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此事也引发舆论对网络维权边界和网络暴力的讨论。有网友总结称,如今网络曝光成为很多人维护自身权益的舆论监督方式之一,一些举报和曝光确实有助于解决问题、维护权益,但捕风捉影、动辄借助舆论力量网暴他人的行为也屡见不鲜。网络“小作文”不能成为网暴他人的工具,否则不是让对方“社死”,就是自己被反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