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在雪近照
棋:亦称棋子,文体类活动用品,有象棋、围棋、跳棋、军棋等,本文特指象棋。
达州象棋发展简略:中国象棋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更是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经典。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流行极为广泛。
清代,达州棋类多在城镇、乡场富有人家、读书人和僧道中自发开展,自娱自乐。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大竹探花江国霖任翰林侍讲,爱好象棋博弈,在京城工匠铺专门制作了一副象牙象棋。后来,江国霖把这副象棋赠送给常与自己博弈同为大竹籍的棋友蒋明昶,相传五代。1984年,蒋明昶的后裔蒋庭凯将这副象棋赠送给达县地区体委,最后转赠四川省文史馆收藏。
20世纪20年代,达县境内盛行象棋擂台赛和破棋式,有人摆出各种棋式打擂台赛。1927年首次把中国象棋列入比赛项目,每天有数百人观看。50年代,象棋活动发展迅速,达县人民公园、达县工会常组织职工弈棋;70年代中期,棋类纳入体育比赛,达县地区体委牵头成立象棋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有陆谦富、娄尧、付达忠、曾伦良等,不时开展象棋活动,地区体委和总工会每年都要举办“迎春杯”象棋比赛,选拔队员参加省级象棋比赛,成绩在8至10名之间徘徊。
90年代,达州开始出现商业赞助象棋比赛活动。1995年达城银丰大酒店承办“银丰杯”象棋比赛,主办方达川市体委。银丰大酒店总经理王元达后任达川市象棋协会名誉主席,多次带领象棋协会队员友谊比赛于基层单位。
1999年象棋爱好者沈长生联系商家赞助达川市象棋比赛,地点:达州棋园。后沈长生任达州市棋协主席,通川区棋协主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县地区电力公司职工陆谦富,是达县地区最早的象棋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之一,曾获达县地区象棋甲级棋手定级赛冠军,多次在达城举办盲棋表演。历任达县地区象棋协会秘书长,中国象棋一级裁判,达县地区象棋比赛裁判长,达县地区象棋队、青少年象棋队领队兼教练,并办培训班组织培训青少年象棋队员。1985年,陆谦富任达县地区象棋队领队兼教练,组织杨在雪、李中庆等参加四川省象棋比赛,荣获团体赛第三名,杨在雪荣获个人赛第一名。象棋团体或个人冠军历来非成渝两地莫属,杨在雪开创了四川省各地、州个人象棋赛夺冠的先河。1990年,达县地区获得四川省象棋比赛团体第一名,开创了四川省各地、州团体象棋赛折桂的先河,杨在雪获得个人赛第二名。此后,达县地区多次获得四川省象棋比赛的前三名,陆谦富功莫大焉!
棋王:指在棋类比赛中获得冠军头衔的棋手。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县地区优秀棋手不断涌现,获得地区级、省级以上的冠军有:杨在雪、曾军、任渠、谢洪琛、周景彪、王春等。
曾军:汽车44队职工,曾荣获四川省精英赛冠军、全国农运会快棋赛冠军以及其他比赛冠军。2018年荣膺第五届“川渝贵滇”象棋名手邀请赛“西南棋王”称号。现主要在成渝两地活动。
任渠:渠县教师,2009年,与杨在雪、李伟一起代表达州队参加四川省比赛,战胜强大的成都队,达州再度荣获第一名。多次获达州冠军,川东北联赛冠军,在车轮战中战胜过象棋大师蒋全胜和李少庚。
谢洪琛:市政工程处职工,曾获达州市象棋赛冠军,多次获达州市老年象棋赛冠军。
周景彪:达县蚕丝厂职工,多次获达州象棋比赛冠军,2018年获7省14县象棋比赛第一名。
王春:达钢职工,多次获达州市象棋比赛前三名,2019年9月获“体彩杯”全国象棋业余棋王赛达州赛区A组冠军,获“达州棋王”称号。
棋王杨在雪:1959年生,在获得地区级冠军的棋手中,杨在雪获省级以上的冠军最早,次数较多,获中国“业余象棋大师”称号,曾军、任渠等年轻时曾多次向他请教学习。
从1981年起,杨在雪在达县地区象棋比赛中多次荣获冠军,1985年四川省象棋赛个人冠军,1990年代表达县地区参加四川省象棋比赛获团体冠军,1996年与娄尧、谢廷亮组成达县地区矿务局队参加中国煤炭部象棋比赛获团体冠军,2005年“云贵川渝西南棋王争霸赛”获“西南棋王”称号。2009年,代表达州参加四川省象棋比赛获得团体冠军。
杨在雪中等个头,敦实,国字脸,自信,儒雅,常穿深灰色休闲装,背着手,踱着小步,在滨河路走来走去,或手扶栏杆沉思。
杨在雪的父亲杨秀礼(1926—2020年),宣汉县土黄镇人,1950年参军,1955年转业,租住在大北街的民房,以做房屋基建、挑抬、打零工谋生,经人介绍与达城人陈志珍(1938—1996年)结婚。1956年,达县组建搬运装卸合作社,杨秀礼参加,作木板架子车工人,并兼任治安委员。
1960年,杨秀礼夫妇在柴市街依东城墙搭建简易的茅草房,全家6口人吃喝拉撒均在屋内。杨秀礼夫妇生养三子一女,茅草房内设3张床,每床睡2人,夜晚睡觉时,父母用布帘将自己与子女隔开。茅草容易腐烂,日子久了,外面下大雨,室内落小雨,需年年翻新,为节省,杨家每年加盖茅草,几年下来,屋顶茅草竟然有两尺厚。1991年,柴市街茅草房统一拆除,建仿古式长廊,杨家被政府安置于新建钢筋混凝土大楼居住,三室一厅。
杨在雪在家中排行老二,儿童时期,常与柴市街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拍烟盒、飞纸飞机、抓小石子、斗鸡等。那时,达县专区公安处在柴市街,围墙内有很多苹果树和石榴树,杨在雪邀约小伙伴翻围墙偷摘苹果、石榴,有时被发现,吓得落荒而逃,大人并不追赶。
初中时期,14岁的杨在雪与几个好同学合伙购买了一副小木质象棋,用于下翻翻棋,棋由杨在雪保管。翻翻棋由象棋变化而来,棋子就是象棋,也是二人对战游戏,所有的棋子都翻过来,成为暗棋。翻棋后,按将、士、相、马、车、炮、兵的顺序大小作战,大吃小,把对方的棋子全部吃掉,便为胜者,可用手指弹输者“崩崩”。即胜者弯曲食指或中指用大指拇压住,再用力弹出食指或中指,击打被惩罚对象的头部或额头。
翻翻棋的输赢有很多运气成分,但也要技艺,杨在雪胜多输少,在学校小有名气。有个高年级同学放学后,在街头找他下棋,屡战屡败,几个“崩崩”弹下来,额头起了一个小包,遂恼羞成怒,挥拳将杨在雪的鼻子打出了血。父亲杨秀礼牵着杨在雪的手,找到高年级同学的家长诉说此事,对方随即赔礼道歉。
杨在雪并不满足于下翻翻棋,想学习象棋技艺,便向自家隔壁一个姓何的采购员请教。杨在雪用10多分钟时间就学会了象棋棋子如何运作的基本走法,并与何叔叔厮杀起来。一个月后,何叔叔便屡战屡败。
那时,达城大街小巷的屋檐下、夜晚的路灯下、南门河坝、人民公园、民间茶馆常见象棋爱好者下棋的身影,不少人聚集围观,指指点点,甚至吵得面红耳赤。有一天,人民公园茶馆有二人下象棋,杨在雪旁观。一位下棋者见自己已落下风,打算认输。杨在雪说:“不能算输,还有赢的可能。”棋局占上风的大人见是一个15岁的小孩,不耐烦地呵斥:“小孩懂个啥?你敢来接招这盘棋走下去吗?若你能赢,打赏你2元,若是输了,立即滚开。”杨在雪接招下棋,反败为胜。大人顿感惊奇,但不服气,要求再下。结果,大人还是输了,心悦诚服,小声叫道:“小老师,你的棋下得真好”。
杨在雪踌躇满志,向达城街头象棋知名棋手张豆芽、梅福儿、杨得全等大人们挑战,均获胜绩。于是,象棋神童杨在雪的名声在达城传扬开来。
1975年,襄渝铁路开始临时运营,杨在雪参加铁路民兵,做铁路工程后期维护,民兵团举行象棋比赛,他荣获冠军。一年后,杨在雪在纺织厂做零工,推纱车,做搬运。1978年,杨在雪参工针织厂,工作固定,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研究象棋,象棋技艺突飞猛进。
杨在雪开始找达城象棋界的一流高手切磋,对方嫌杨在雪过于年轻,要求下彩棋,意让他知难而退。若愿意下彩棋,输了也就是当交学费。下彩棋就是给输赢挂点彩头的下棋方式,当时,达州有很多棋手以下彩棋为生。因有赌博的嫌疑,现在以赌博为营利的下彩棋已经绝迹,但是以娱乐方式小金额的下彩棋仍然存在,正如今天小金额的打麻将和斗地主。如果单从棋艺提高而论,下彩棋对棋手提高棋艺大有裨益。
杨在雪面对一流高手提出下彩旗的要求,毫不怯惧,先输多赢少,后输少赢多,一两年后,即使让先、让子,就是不输。好在下彩旗金额不高,1元、2元,一般不会超过5元。赢了发不了财,输了不伤筋骨。
图右三欧祖明
象棋传奇人物欧祖明(欧癞子),一年四季戴一顶黄色军帽,在达城来凤路交通宾馆门前摆了一个烟摊,另摆一幅象棋摊位。他下棋时,手指纤细抓棋似鸟爪,达城人送绰号“爪爪棋”。有不少人去烟摊找他下棋。
欧祖明曾获达县地区象棋比赛第六名,通川区老人赛冠军,托人带信给杨在雪,以棋会友。杨在雪不予理会。欧将烟摊交给老婆看管,自己在杨在雪上班的厂门口守候。杨下班走出厂门,欧将杨的衣领揪住,非要下棋切磋。无奈,杨去欧家比赛象棋,挂彩2元一盘,欧的大哥做裁判。杨连续赢欧8盘,欧不服气,还要继续比下去。欧的大哥见状,说道:“技不如人,愿赌服输。”最后,杨在雪请欧氏兄弟二人吃夜宵,欧祖明敬酒甘拜下风,握手言和。
1981年,杨在雪参加达县地区象棋比赛获得冠军,开始走上棋王之路。1992年,杨在雪调到达县地区矿务局,负责单位象棋辅导及比赛。
询问杨在雪提高象棋技艺的诀窍,他笑了笑说:“主要是对象棋的热爱和天赋,有的人是多练多看,我是反省,下棋后凭记忆复盘,总结优点,发现缺点,不再犯同类错误。”
结束语:中国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些年,虽受到新型娱乐方式的冲击,但达州象棋活动仍十分活跃,杨在雪等优秀棋手,仍不断参加川内外象棋赛事,屡获佳绩。
近日,由四川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文化旅游厅、省体育局主办,四川省老体协承办的四川省首赛届老年文化艺术节象棋比赛,来自全省15支代表队48运动员参赛。经过三天7轮激烈角逐,达州市代表队获团体第二名。队员任渠荣获个人第一名,杨在雪荣获个人第二名。达州象棋在四川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需弘扬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