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媒体上许多人纷纷晒起了自己的新宠——俗称“捏捏”的玩具,“捏捏”造型可爱手感又好,被反复揉捏还会保持原本的造型。不管心情好不好都来捏一下,简直瞬间治愈。
但是,你真的了解捏捏是什么吗?
小红书:小D妹妹
小红书:儿童牙膏
“捏捏”暗含风险 现在市面上的捏捏种类多的很,我入手的奶酪捏捏、小鸟捏捏、猫耳捏捏等等都只是一些基础款。捏捏这么火都是因为在玩的时候有种发泄的意味,捏压过程中产生的掌控感正好能满足大家渴望放松和减压的需求。
但是大多数解压玩具都含有黏土、泥土、胶水等成分,而这些成分中可能含有化学物质,如果长期接触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像皮肤过敏、滋生细菌、误食等都可能存在。
我曾经就在封闭室内玩了两小时奶油胶,整个鼻子很难受,头也晕乎乎的,然后我发现捏捏的包装袋和捏捏本身都有很重的甲醛味。徒手玩捏捏的话,手上的甲醛味洗都洗不掉,导致我一度过敏起疙瘩,之后我的捏捏全都放阳台上了。
“捏捏”定价离谱 随着捏捏越来越火热,定价也是愈发离谱了。我在某书上刷到的大舌头捏捏乐,感觉跟小时候文具店卖的按压笔一个效果,但是一问价格都是几大百。有的捏捏就是一个比指甲盖大点点的可颂挂件,居然也要卖40r,我真的不禁感叹,这是把消费者当莽子么?
许多捏捏属于一次性消耗品,想玩就必须不停购买。许多限定版的解压玩具,甚至需要通过二道贩子来溢价购买,这无疑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助长了攀比心理。
小红书:捏捏彤
“捏捏”影响注意力 长期使用捏捏可能会产生心理依赖,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这种现象在孩子和年轻人中尤为明显。小时候的我玩转笔都能玩一节课,更别说现在花样百出的捏捏玩具了。像我就经常看到天天把飞天小猪捏捏带在身边随时玩的小学生,过度沉迷捏捏会让学生耽误课业,凡是还是有个度比较好。
“捏捏”几乎没有售后 捏捏毕竟属于小众圈子,受众更多是未成年,并且购买捏捏的途径基本上就是某书、某鱼、某微,如果不走平台很大可能遭骗。而且捏捏九成以上是没有售后的,不支持退换货,哪怕买到瑕疵品也只能自认倒霉,所以下单一定要慎重。
图源:小红书
“捏捏”使用建议 作为一个捏捏老玩家,我还是有一点使用心得,分享给喜欢捏捏的年轻人和小孩家长:
1. 检查产品标签和使用警告;
2. 家长可以适当监督孩子使用捏捏;
3. 使用捏捏后一定要洗手;
4. 捏捏尽量放在通风的地方。
文/得不到的靓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