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19|评论: 0

[生活资讯] 万石坝和邛都国的高山古城遗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1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石坝和邛都国的高山古城遗址

—从张敏《万石农耕》说起

考释:凡丁

       群山环抱万丘田,绿树烟村别一天。如饷壶浆蓬鬓乱,农疑雨色草应偏。
       有年更庆无苛政,得酒相招不索钱。筇竹各扶衰老醉,龙钟分手石桥边。
       诗: 张敏 清同治内江贡生。

       群山环抱万丘田,绿树烟村别一天。如饷壶浆蓬鬓乱,农疑雨色草应偏: 四周被浅山环抱的严君平故里之万石坝有许多稻田,生态环境别有洞天。万石坝的人民热情好客,纷纷手捧热汤热茶献与内江来客张敏,使得张敏原本整齐的鬓发略显蓬乱。
       张敏到访万石坝的时间在秋节,秋雨即将到来,但此时水稻都已收割完毕,田间但见堆积很高的草垛子。
       万丘田:形容很多田。
       丘用作量词时,指划分成块的水田。
       如饷壶浆:比喻受到当地群众热情欢迎。
       成语“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情欢迎的场面。
       蓬鬓乱:鬓发蓬乱。
       农疑雨色:根据季节变换规律,推测持续的秋雨天气即将来临。
       疑:猜测。

       有年更庆无苛政,得酒相招不索钱。筇竹各扶衰老醉,龙钟分手石桥边: 万石坝五谷丰登,而且没有苛捐杂税,家家户户都有余粮酿美酒。内江贡生张敏慕名到万石坝旅游,受到好客的万石坝人热情接待后不取分文。饭后,两个老人醉醺醺地各自拄着一根邛竹,在一道石桥边道别。
       有年:丰收之年。禾熟结子实,一次为一年。若小米丰收叫:有年。所有五谷都丰收叫:大有年。
       无苛政:没有苛捐杂税和苛刻的法令,人民安居乐业。
       词出《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日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
       邛竹:在特殊地理环境、物竟天择下造化出的竹类特殊品种,节高、中实,适宜做助行的拐杖。
       邛竹原产地在古邛都国内,州东十五里的万石坝,距离大邑县三岔镇仅数公里,三岔镇上甘泉寺的邛竹是出了名的,而万石坝也分布有邛竹,临分别时,主人砍了一根邛竹送给张敏。
       大邑八景《甘泉邛竹》诗:
       槭槭微风缕缕烟,幽篁次第溯甘泉。昔经汉使移栽后,曾说新枝与岁迁。
       (参见【邛竹及邛竹杖部分】考释)

       〔附〕
       万石坝与南君平乡和拱辰乡地名变迁
       1985版《邛崃县地名录》37p:“南君平乡西南与拱辰公社连界,东与大邑县的高山、三岔公社交界,北与桑园、王泗接壤。”
       1993版《邛崃县志》874p:“童桥是明末清初始建的场镇,民国初曾改为:万兴场。民国二十九年(1939)实行新县治时,因该地为汉朝著名星相学家严君平的故里,故改名:君平乡。建国后沿用此名。
       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君平人民公社。1980年地名普查,为区别于‘彭县君平公社’,改名:南君平公社。(彭县君平公社改为:北君平公社)1981年撤社建乡,成立:南君平乡人民政府。”
       1958年公社化时,万石坝等地方划入拱辰公社,成为拱辰公社的: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大队。
       其中五大队原名:司马大队,以司马堰得名。(现名:姚山,属金鹅村);六大队原名金鹅村,以驻地扑鹅山(应为:扑蛾山)得名。〔现名:金鹅村〕;七大队原名白莲大队,解放初名:泉水村。以境内白莲堰得名(应为以境内白莲寺得名。现属金鹅村);八大队原名公道大队,以解放初的公道村得名(现属金鹅村);九大队原名瓦山大队,以此地砖瓦窑得名(靠近高山镇);十大队原名东乡大队,以境内东乡坝得名(与高山镇接壤);十一大队原名关家大队,以解放初的关家村得名(靠近高山镇);十二大队原名九山大队,以当地有“九墩子”得名(与高山镇接壤);十三大队原名八角大队,以八角庙得名(与高山镇接壤);十四大队原名万石大队,由六大队分出,以境内万石坝得名(现属金鹅村)。
       (以上见 1985版《邛崃县地名录.振辰公社》25-26p  由 金鹅村宋尚卿补充)
       近年合乡并镇,南君平乡划入桑园镇;拱辰乡(包括万石坝)划入临邛镇。
       2003版《临邛镇志》606p:“1981年12月,改公社为乡建制,成立拱辰乡人民政府,1992年11月2日,拱辰乡撤消,所辖13个行政村并入临邛镇。”
       另外,1973年“大战红五月”时,释者在“万石坝”(六大队)和“九山”(十二大队)支农,故略知一二。

       《原拱辰和前进乡地图》(见1985版《四川省邛崃县地名录》首页)
          1700517452567.jpg
       从1985版的《邛崃县地图》(局部)看出,无论是南君平乡,还是拱辰乡,以及前进乡、高埂乡,皆与今大邑县高山镇(现划属三岔镇)的“邛都国”古城接壤,所以,秦始皇时将先秦时期所筑的“张若城”更名为:临邛城。
       之前,邛都国早已迁到今称“土地坡”的邛崃山上,所以清.康熙《直隶邛州志》34p记为:“秦始皇二十六年置临邛县,取邛崃山以为名。”


       简而言之
       严君平故里,包括原先的南君平公社和拱辰公社。而“万石坝”包括原先拱辰公社的五、六、七、八和十四大队。按1985年统计,共有耕地8301亩。
      总体来说
       1984年以前,拱辰乡和南君平乡的地界,与大邑县高山镇直接相连。
       換句话说
       万石坝乃至拱辰和南君平乡,包括前进镇等地方平原,皆在高山镇的古蜀国旁边,应是当时古蜀国的粮仓。
       所以
       201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采集高山古城遗址大量土样标本进行浮选,考古人员初步鉴定为水稻、粟、黍等植物种属,并确定当时高山古城遗址的先民,主要食用水稻和粟(小米)。”
       故而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古迹》42p载:“万石农耕,在州治东七里,有平田一原,邛人生长山中,见平坦数亩,遂称万石,犹之蚁行潦,路旁积水,惊见以为海也。”

       分析
       公元前315年,秦惠王并巴蜀版图时,并没有将蚕丛氏的后裔们赶尽杀绝,而是让其嫡系在后来称的“古城山”中建了一个:邛都国。
       相比之下,成都金沙王朝的蜀太子就没有那么幸运,因为他们的祖先是来至楚地的篡位者开明氏,所以被赶到了越南!
       当
       李冰任蜀郡太守时重修都江堰,还先后在䢺江上开凿:东河。在邛江上修筑大南河第一堰—拦江堰等水利工程后,万石坝地方最先受益而使稻作农业空前发展。
       在此情形下,蜀郡政权特别邀请邛都国的政要们重回故地参观,以达到展示实力,从而威慑邛都国人的目的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
       这队生长在历史上以干旱著名的蒲江五面山区中,(上世纪七十年代玉溪河工程通水后才得以改善)以盐铁为业达数百年之久的邛人,忽然看见大片稻田不禁望洋兴叹,难免发出“犹之蚁行潦 惊见以为海也”的惊叹脱口而称:万石坝。

       以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古迹》所记推知
       早在李冰时期,《万石农耕》景观就已出现,故而北宋人将《万石农耕》纳入临邛八景,并深受历代文人关注,以《万石农耕》为诗名歌咏的就有四首之多。
       又
       释者所知,拱辰和前进地方有:金鼓墩、银鼓墩、九墩子、老虎墩子和与高山镇接壤的“高埂子”等历史地名。过去,民间时常发现一些不知年代的古墓葬,如将军坟等,白莲寺附近的建筑工地还出土过瓦棺。原前进十七大队的任山(1940年前属于大邑县高山镇),还发现过一座大型古墓。
       村民们说
       1958年,任山上一处地方忽然“冒”出一个大土堆,从土堆上垮塌下来的土方,将周边的几座古墓掩埋,据说土堆冒起时,有人看见腾飞起两只羽毛斑斓并长长尾巴的大乌,觉得是祥瑞之兆,互相传说之后,大家认为那是一对凤凰。改革开放之初,因相信任山上出现过百鸟之首的凤凰,故将原先的“寿龙村”更名为:凤凰村。

       据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专家陈剑说:“但凡地名含有古城、埂子、墩子等字样的,常常能发现先秦时期乃至史前的古城旧址。”
       〔摘录〕
       杨刚祥《蜀地印迹|高山古城:成都史上第一城》片段
     “2003年春天,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专家陈剑和同事,正在对宝墩文化第七城的盐店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现场一名看热闹的邱姓村民不经意间说:他亲戚家附近也有两条像盐店古城这样的土埂子,地点就在离此不远的高山乡赵庵子。
       陈剑对这一消息感到震惊,他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专用地图查找这个地方,果然,地图上显示这里有一个古城村,村区域有一处地名叫古城埂。凭着在成都平原多年的考古经验,陈剑兴奋地说:“但凡地名含有古城、埂子、墩子等字样的,常常能发现先秦时期乃至史前的古城旧址……
       高山古城遗址,是宝墩文化系列的八处古城遗址之一,虽然较前七处遗址发掘最晚,但年代最为久远,达4600多年。城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可以说,高山古城是古蜀文明之源,更是成都历史上的第一座城。
       高山古城遗址的惊人发现,对进一步探究成都平原宝墩文化未尽历史痕迹找到了答案,并向世人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先民生活画卷。
       高山古城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能直接地为进一步了解古蜀人的来历提供依据。通过考古发现,高山古城遗址遗物非常  丰富,表明先民来源和组成的复杂性。”


         以上为: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参考
       电话:13982278413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