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驰名千余年,现在的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但我仔细读来,却觉得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首先是不切题。月落乌啼,那可是凌晨。“夜泊”,可写成了晨泊。第二是不合情理。天快亮了,却还要“江枫渔火对愁眠。”须知“天快亮更黑暗”,“渔火”有没有还成问题。船家多为穷人,会点灯到天亮?煮早饭,也有可能。“江枫”可就真是看不见的。第三是混乱:天快亮了才睡觉,却又听到了“夜半钟声”。张继究竟是什么时候睡的觉?
我仔细想来,张继虽说不上大诗人、名诗人,但毕竟是盛唐时代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文字不可能如此昏庸。我觉得是首字有误。应该是“日”字。 “日落乌啼霜满天”,完全合理。日落鸟噪,天地回霜。非常自然。日落之后,天未尽黑,自然能见“江枫”,晚上渔家要煮饭吃,自然有“渔火”,吃了晚饭,那时可没有电灯、手机之类,只能“对愁眠”了,直睡到半夜,忽然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觉得奇怪,于是成诗。此诗首字改“月”为“日”便意境尽在,矛盾全无。完全是在按时间先后写“枫桥夜泊”。在传抄过程中,日月混淆也是大有可能的。
有人可能会说:“月落乌啼”那多有诗意呀?这是读诗的人一直的误解。月虽清亮,极富诗意,原诗是“月落”而不是“月上”。张继的原诗中,是无月的。而“日落”才给“月上”留下了空间,那才更有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