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535|评论: 2

研究揭示我国最主要致命癌症:肺癌、肝癌、胃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8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肝癌;胃癌,是三种主要的致命癌症。”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六名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表了一篇题为“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trends in cancer burden in China, 2005-20:an analysis of national mortality surveillance data”的论文。

该论文显示,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的估计,在大多数国家,癌症是70岁之前的第一或第二大死因。自2010年以来,癌症一直是中国的主要死亡原因,发病率、死亡率和负担都在增加。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观察站数据库,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估计接近1000万。

这篇论文从国家死亡率监测系统中提取了与癌症相关的死亡数据,以此为基础,按照性别及癌症种类,梳理分析了2005年至2020年间全国31个省份所有癌症和23个癌症组的年龄和性别的死亡率。

该项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至2020年期间,无论男女,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肝癌;胃癌这三种癌症是主要的致命癌症。在男性方面,食道癌和结肠癌是第四和第五位致命癌症,而对于女性而言,第四和第五位致命癌症分别是食道癌和乳腺癌。

该研究还发现,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和肝癌的死亡率在大多数省份排名最高,而结肠癌和直肠癌以及胰腺癌的死亡率在高收入省份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至2020年期间,20-39岁这一年龄段女性的致命癌症中,乳腺癌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宫颈癌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该论文最后载明,癌症死亡率的趋势至少可以部分解释相关危险因素和发病率的变化。例如,中国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很可能是导致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尽管中国整体吸烟率缓慢下降(2007年至2018年间男性为58.4%至50.8%,女性为2.2%至1.9%),但中国农村地区吸烟率并未明显下降。

此项研究还提醒,要尤其注意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有效性。而中国癌症筛查的实施需要提高全国覆盖率(2015年,只有25.7%的35-64岁女性接受了乳腺癌筛查,只有31.4%的女性接受了宫颈癌筛查)。

鉴于人口老龄化和日益现代的生活方式,此次研究结果表明,需要特别努力控制气管、支气管、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以及胰腺癌死亡人数的增加,提高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强上述癌症的医疗体系和服务,降低国内癌症过早死亡率。

分解分析结果显示,2005–2020年间,城市地区约3/4的癌种死亡人数增加,农村地区约4/5的癌种死亡人数增加,主要归因于人口老龄化,其次是人口增长或年龄别死亡率的上升。

各年龄组癌症死因顺位也有较大差异。2020年,0–19岁年组,癌症死因顺位前三位依次为白血病,脑和神经系统癌,肝癌;20–39岁组,男性中肺癌上升至第三位,女性中乳腺癌上升至第一位,宫颈癌上升至第三位;40–59岁组,男性死因顺位依次为肝癌,肺癌和胃癌,女性依次为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60–79岁组,男性和女性前三位死因均为肺癌,肝癌和胃癌;在80岁以上的男性中前三位死因为肺癌,胃癌和肝癌,女性中前三位死因为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各省份的死亡率排名存在一定差异,肺癌或者肝癌在30个省份排名居首。此外,在部分经济发达省份,结直肠癌以及胰腺癌的标化死亡率的快速增加也值得关注。


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发布会。其中,《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由13个部门联合印发,明确提出要加强多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项策略措施落到实处。


我国每年400多万人患癌,

40%可以避免


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在发布会上指出,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测算,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的病例数约406.4万例。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癌症发病人数比较高,但是发病率不是世界上最高的,而是处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癌症的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积累的一个慢性过程,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定的已确定的人类致癌物有127种,可能的致癌物有95种,涉及的致癌物类型非常的广泛。但是,癌症是一类可防可控的疾病,大约40%的癌症可以通过控制癌症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等得以避免,所以要积极的来进行癌症的预防。


国人防癌一定远离5大危险因素!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牵头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重磅论文,分析的与中国常见癌有相关性的致癌风险因素,高达 23 种,可划分为5大类。相当于精准地提醒我们该如何预防癌症。而做好预防,每年可避免100万余人死于癌症。



▼4种 行为因素

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


▼7种 饮食因素

摄入不足:水果、蔬菜、膳食纤维、钙

摄入过多: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


▼2种 代谢因素

体重超标、糖尿病


▼2种 环境因素

PM 2.5 污染、紫外线辐射


▼8种 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

乙肝病毒(HBV)

丙肝病毒(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EB 病毒(EBV)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 - 8)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1.行为因素


戒烟戒酒。不吸烟,远离二手烟,是防癌的关键;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预防癌症,建议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2016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高水平的休闲体育活动和13种不同癌症的发病风险降低直接相关。④


2.饮食因素


保持健康的一日三餐,每天保证4大类食物摄入,包括谷薯类(粮食类)、蔬菜水果类、蛋白质类(尤其是优质蛋白质),以及油脂类(包含烹调用油和坚果)。建议一周吃25种以上的食物。全谷物、粗杂粮和蔬菜、水果等都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⑤


此外,少吃红肉、加工肉制品和腌菜。建议每周摄入红肉不超过三份,所谓三份大约相当于350至500克重熟红肉。500克熟红肉大概相当于700-750克生肉。⑦


3.改善代谢


“管住嘴,迈开腿”是远离肥胖和糖尿病的有效方法。2021年刊发在《BMC医学》上一项350万人的研究发现:“腰粗肚子大”的人患癌风险高,而且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超标。


此外,既往已有研究显示,糖尿病会增高多种癌症风险。⑨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方红娟2019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是癌症的高发人群,可能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数体型肥胖,生活方式不好,喜欢吃高糖高脂食物,久坐不运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肿瘤高发。


4.远离污染


(1)雾霾天出门戴口罩:雾霾天出门戴好PM2.5防护口罩,家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


(2)不在室内吸烟:室内有人抽烟时也会造成PM2.5污染。哈尔滨市曾对多个室内场所的二手烟残余检测发现,二手烟造成室内公共场所PM2.5严重污染。在有人吸烟的情况下,室内PM2.5大约90%以上源于二手烟。⑪


(3)做饭要用抽油烟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人员,利用专业仪器检测厨房炒菜前后空气变化。未炒菜时,PM2.5的值为0.027毫克/立方米;而炒菜后最高浓度达19毫克/立方米;提前使用抽油烟机,结果会好很多。⑫


(4)户外避免暴晒:我们离不开阳光,但不能过度暴晒。可以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必要时做好防晒。


5.远离感染


对于一般生活中常见的感染,建议:


(1)HPV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


接种HPV疫苗,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性生活卫生等。有过性行为的女性做好筛查。


(2)幽门螺杆菌——胃癌


餐前要洗手,不要口对口喂婴幼儿,建议分餐制或用公筷,且餐具经常消毒等。如果出现口臭、泛酸、胃痛等症状,应做感染筛查。


(3)乙肝和丙肝病毒、肝吸虫——肝癌


接种乙肝疫苗,献血或输血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做好婚检孕检,少吃生的淡水鱼虾等。


(4)EB病毒——鼻咽癌


保持鼻腔及咽喉卫生,避免口对口喂养婴幼儿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3-12-10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12-10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