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感觉此书对所用之人的德与才以及挑选人才的标准论述非常精到,值得现代借鉴。
此书开篇《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记述了晋国国卿智宣子打算立儿子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认为智瑶不如智宵,智瑶虽有五个长处却居心不仁,智宣子置之不理而后惨遭灭族的史实,原文如下: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这段古文的译文是:
起初,晋国的国君智宣子想确定几个儿子中的智瑶为继承人,时任大夫的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仪表堂堂是第一项长处,精于骑射是第二项长处,伎艺双全是第三项长处,能言善辩是第四项长处,坚毅果敢是第五项长处。他的唯一短处是居心不仁。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伏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离灭亡不远了。”智宣子置之不理。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另立为辅氏,以避灭族之灾。
后来智瑶果然导致灭族,这里简述其经过:
待到智宣子去世,智瑶主政晋国,自以为是,不能善待另外己获周王封地家族庞大的韩康子、魏桓子两个大夫,一次在酒宴中戏弄魏桓子和他的家相,智瑶的家臣智国劝阻,智瑶不以为然,还傲慢地说“谁敢对我兴风作浪”。智瑶又向韩康子索要领地,韩康子不想给他,其家相段规进言说“智瑶贪财好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一定起兵讨伐,不如姑且给他”,“我们就可避其锋芒,伺机行动了。”韩康子便派使臣去见智瑶,送上一个有万户居民的县。智瑶大喜,果然又向魏桓子索要领地,魏桓子想不给,家相任章以《周书》所说“要打败敌人,必须暂时听从他,引导他犯错误;要夺取敌人利益,必须先给他一些好处做诱饵”的道理劝告,魏桓子说:“很好。”也交给智瑶一个有万户之民的县。
智瑶得寸进尺,又向当时还比较弱小的赵国国君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断然拒绝,智瑶勃然大怒,集合韩、魏两家率领甲兵攻打赵。赵襄子早有预料,自有经营得最好又是先主老地盘的晋阳作退路,于是前往晋阳坚守,后又派使臣与韩康子、魏桓子说明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韩、魏二人早己对智瑶极为不满,三家合谋大败智家军,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斩杀。只有智果因改姓辅氏得以幸免。
作者司马光对这段史实作了评论,阐述了精辟的德才选人观,原文如下: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译文:臣司马光认为:智瑶的灭亡,在于他多才少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资本;德是才的中心统帅。湖北云梦产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但若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箭镞,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河南棠溪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但若不经熔炼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标准,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托,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就会用来作恶。持有才干做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若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还有所限度,好像小狗咬人,人还能制伏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勇猛的力量来呈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为害之大可想而知了!有德的人令人敬畏,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易于宠信专任,对敬畏的人易于疏远不用,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国家覆亡的真是不胜枚举,又何止智瑶一个人。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慎地考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就不会重蹈前人覆辙!
司马光就是响誉古今儿童时砸缸救人那位古代名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在《资治通鉴》开篇就谈政坛人物的德才用人观,意义深刻,彰显了他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司马光对才、德的定义是“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资本;德是才的中心统帅。”并以德与才的状态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挑选人才的标准,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托,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愚人。”这些论述都是非常深刻而又精辟的,值得现代借鉴。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巻,300万字,非常人所能阅读,幸有其网络电子版和近年出版的简编本,都可以选阅、互参。笔者为了预防老年痴呆,闲来选读一下,还颇有兴趣,试写此文分享朋友共同赏析,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2023.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