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91|评论: 22

邛崃“独库公路”旁的人文风景——郭家大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邛崃“独库公路”旁的人文风景——郭家大院
DSC06511_副本.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人们称之为“邛崃独库公路”的消息、短视频在网上疯传,它就是邛崃市西部山区的“道火路”——临济镇道佐至火井镇的一条近20公里的乡村公路,是过去的茶马古道改建而成油路双车道。在这段路风景秀丽、风光无限的道路旁,还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别致景观和历史沉积的川西百年老宅,这里给大家讲述的郭家大院“花龙门子”就是其中之一。现将以往搞田野调查收集的资料,整理好,让我们一道走进道佐这座“古朴精美的花龙门子”一探究竟。
古朴精美四合院,“花龙门子”美名扬

临济镇寨沟村(原属道佐乡)的深壑竹海腹地,坐落着一座被当地村民叫作“花龙门子”的郭家大院。“龙门子”是四川方言对住宅院子大门的称谓,因郭家大院龙门子的挑枋坐墩和枋下雀替(俗称撑弓)都以雕花装饰,门厅和后四合院里的雕刻也十分精美、靓眼,故得“花龙门子”的美誉,且成为郭家大院的代称而远播。郭家大院始建于清代,由一楼一底的门厅和后四合院组成。大院坐北向南,单檐悬山式穿斗木石结构建筑与小青瓦屋面,让踏进宅院的游人瞬间穿越时空,恍若步入明清时代,在这座极具川西特质文化底蕴的大院中,洞悉古朴民居的秘密。门厅——龙门子是对外开启宅院的第一道风景。郭家大院龙门子与众不同的是:龙门子与门厅合二为一,建造在高约一米的红砂石条砌成的台基之上,进门厅需登上有着步步高升之寓意的五级垂带式石阶。在一楼一底面阔三间的门厅前,一人不能合围的桢楠树烘托出郭家大院雅致而恢宏的气势。高悬于门楣上的蓝底金字木牌匾上,行草题书“玉树仪鸾”,右题“恭为,大懿范郭老太娘为令郎正始荣建誌喜”,左落款赠匾时间“大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仲秋上浣日谷旦”,距今虽已136年,但牌匾仍色彩如初,格外亮眼。檐下双挑枋下,圆雕刻入微的花斗吊柱、吼狮驮金瓜,形态逼真;镂空雕刻的龙门雀替上凤凰翱翔于三福祥云之中,檐梁与吊柱两侧的雀替则花枝缠绕,妙趣横生。这些尽显华丽与精巧的艺术珍品,充分展现出川西木雕技艺的精湛,可能也是人们称其为“花龙门子”的由来。穿过门厅便是大院的第一个小天井,天井之北横卧着一座高约一米六、七的红砂石台基,一道七级石阶直达台基顶部,两边高约80厘米的红砂石板护栏与大院外墙形成一个自然廊道,为大院增添了一道安全屏障。一通 20187月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认定的“成都市历史建筑·道佐乡郭家大院”石匾镶嵌于石阶右侧的台基正面,评语赞曰:“构建精美,匾额保存完好,川西民居建筑风格。”走过3米宽的小天井,登上石阶便见到后四合院前厅的双扇木板门,四扇雕着鹿、蝙蝠、麒麟、鹤等寓意吉祥的花槅扇分列板门两侧;槅扇中部腰花板上的琴棋书画浮雕透露出大院的文化意韵。原始质朴的板门与精雕细琢的花槅扇形成巧拙迥异的反差对比,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过前厅便来到后四合院的方形天井,一楼一底的穿斗木楼环绕四周。迎面三间正厅房坐落在天井之北,中间堂屋的双扇朴实木板大门与两侧各两扇什锦花槅扇巧拙相映。两次间各六扇双开槅扇上,镂空什锦花窗不仅把灯笼窗框装饰得端庄雅致,还将“花龙门子”的精巧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槅扇的腰花板上,栩栩如生的牧童骑牛、放风筝浮雕犹如一曲充满泥土气息的田园牧歌,真实刻画出乡村民俗风情。环周木楼底层的棂窗下,陈旧的木裙板散发出久远年代的气息;棂窗上面简洁的白灰篱夹壁墙突显出川西民宅建筑讲究顺应自然、就地取材、经济实用的特色风格。这些设计巧妙、雕刻精细的装饰构件与整座院落的建筑风格融合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整体,可能这也是赢得“花龙门子”美誉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三间正厅房外,1米多宽的屋檐上两根木柱支撑着廊檐,廊檐挑枋上雕刻精美的搁基与挑头上的雕花吊柱交相辉映,特别引人注目。堂屋正中高阔的门楣上,朱红底金色字的“丕振宏基”门匾透出几分庄严,门匾左侧“同治伍年(1866年)桂月上浣日”的落款,向世人昭示:大院已历156年沧桑岁月。天井左右各三间厢房与正厅、前厅由转角房连接成完整的四合院,中间是低于四周屋基40多厘米、用红砂石板铺地的大天井。院中的大天井与宽屋檐,既能满足四合院住宅采光,又增添了宅内人们足不出户的公用活动空间,供家人纳凉、妇女手工、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之用。同时,还是晾晒农作物的极佳晒场——若逢连绵阴雨,天井四周的宽屋檐和廊柱上多层木排架更凸显出晾晒谷豆的优越性。而低于屋基的天井与连通的阴沟则构成了四合院防水排涝的安全排水设施。四合院这些看似平常而巧妙的构建,将“天人合一环境观、亲情邻里的人情味融入于川西民居的建筑艺术中,充分折射出川西先民因地制宜的聪明才智。
DSC06520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6517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6508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6526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6523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6528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寨沟花龙门的吊柱和雀替.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寨沟花龙门挑枋上的吼狮驮金瓜.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寨沟花龙门的雀替和吼狮坐墩.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寨沟花龙门挑枋下的雀替.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寨沟花龙门的隔窗腰板浮雕凤凰.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寨沟花龙门的隔窗腰板浮雕梅花.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寨沟花龙门的隔窗腰板浮雕牧牛风筝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寨沟花龙门的隔窗腰板浮雕牧牛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寨沟花龙门的隔窗腰板浮雕麒麟.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忠良名将之后裔,寨沟图强显身手

郭家大院的厢房,笔者拜访了85岁高龄的郭兴良老人,他是郭家大院的嫡传后裔,从他那里得知:寨沟郭姓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东西两京(东京洛阳、京长安西)的中兴名将郭子仪(697年-781年)的后裔。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郭氏三兄弟为避灭门之祸从陕西西安府出逃入川,隐姓埋名分居邛崃、大邑、汉源三地,改姓吴、徐、李,为免遭连累而断绝音信,互不往来。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三兄弟才逐渐相互寻找、互通音信而开始走访往来。改姓经历五代之后,还祖恢复郭姓;邛崃郭氏家族重立 “继国台上登,春生文化兴,终善成家显,杨名久远升” 排行。郭兴良老人是新列排行的第十代。入川之后,寨沟郭氏先辈历经几代人艰辛努力,终由 “台、上”字辈(字辈排行第三、四代)先祖以经营山林、造纸而发家图强,于清·同治伍年(1866年)在寨沟建成了这座郭家“花龙门子”四合大院,后来又购置山林一千多亩,建造纸篁锅四口、碾子四座。从此,郭氏家业逐渐壮大、声名大振。在建郭家大院十年之际,汉源县同宗族人郭万俊被授“钦点内阁中书”而荣泽寨沟,复制该匾悬挂于郭家大院,以增门庭荣耀;可惜该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出售。老人一席话道出寨沟郭氏家族的渊源史、发家史和建院史,让人领略到这个家族曾经的沧桑岁月。后续的走访中,笔者在寨沟的“齐山会”碑(刻记保护山林竹木的乡规民约碑)上,看到了清代“同治八年八月初十日”刻记的捐钱名单,共计37人中郭姓人占了11人;在捐款的郭姓人里又以“登”(字辈排行位列第五代)字辈居多有7人。郭氏族人如此踊跃捐款之举,正好佐证了郭兴良老人“郭氏家族在同治、光绪年间的家业兴盛、富甲一方”之说。此后,邛崃市老科协会员王文才老师还根据郭兴良老人提供的线索前往汉源县调查走访,在汉源县九襄镇满堰村找到了郭万俊的故居,看到了 “钦点内阁中书”牌匾,并拍下照片转发予我——底色天蓝的匾上“光绪丙子(1876年)科,钦点内阁中书,郭万俊立”的鎏金楷书字赫然在目。从《汉源县志》中又找到了 “郭万俊(1844年—1902年),汉源县九襄镇满堰村人。18岁考取秀才,29岁考取进士,32岁(清·光绪丙子,即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授‘钦点内阁中书’”的记载,进一步证实了郭兴良老人的说法。
历时多天的走访调查,寨沟郭家“花龙门子”大院以人居住宅建筑的独特文化艺术,让我们从历经几百年的穿斗卯榫的构架中、花窗槅扇的雕刻里,真切感受到川西沃土上孕育出来的传统文化之乡土情、烟火味,清晰看到这座典雅、古朴、精美的“花龙门子”在川西建筑文化的画卷里呈现出的那一抹异彩。
汉源郭万俊故居珍藏的匾额.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源九襄镇大木村郭维善家里郭万俊画像.jpg

发表于 2023-12-15 18:3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12-15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