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村小记(四)长梁乡中坝村,这是江边一个美丽的村庄,壮阔的嘉陵江从村边流淌千年。江边大片平坝,三面环水,地势平坦,空气、土壤、水源的优势,让中坝成为四川南充有名的萝卜村。说起来萝卜,还是有点历史的。资料显示,萝卜被称为世界最古老蔬菜,有四千五百年历史。而中坝村生产萝卜具体有好多年历史,不得而知。不过,中坝村萝卜真正走出家乡,为千家万户的生活增添一道美味,还得从四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说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中坝村,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就想着把这些美味可口的萝卜送到城里去卖。中坝村紧邻嘉陵江,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每天早上停靠村码头的船排起长长的队伍。勤劳的村民们用自制的箩筐装着萝卜赶船进城,在蓬安周子古镇码头下船后走街串巷叫卖,后来也有的摆进了县城各大菜市场和超市。二零一二年开始种植萝卜、辣椒等时令蔬菜,现已发展到近二百亩的规模,从最初到处找销路,到如今订单生产,产品畅销国内外,相比以前种粮食,收入增长了近十倍。据悉,中坝村共有农户二千五百三十五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都种植蔬菜,人均每年增收达一千五百元以上。近年来,长梁乡中坝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一千二百亩,现已发展到近一千五百亩的规模,可望达到优质蔬菜达到二千亩,橙子果树达到十万株。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县乡等部门主动介入,积极引导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路子,订单生产,不仅价格稳定,而且不愁销路,比单纯种粮食,收入增长了十多倍。一亩地产萝卜一万斤,毛收入可达五千元左右。中坝村蔬菜规模达到三千多亩,年产值达两千多万元。中坝村奏响了全民“创业歌”。一大批本地业主先后成立蔬菜协会,会员年收入超过二万元的蔬菜协会达二十余户,该村仅蔬菜一项就实现人均年增收一千五百余元,为“全国文明村”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中坝村发展白萝卜产业过程中,不得不又要提到一个名叫黄冬春的村民,他是长梁乡中坝村一位普通的农民,高中毕业后,异乡打工,曾行过医、当过厨师。二零一二年,村里从事种植萝卜的年轻人多了起来,他在外经商、开厂,关了火红的生意回到家乡发展种植萝卜产业,流转河滩地二百亩用于种植萝卜。看着父辈们辛苦做萝卜、卖萝卜,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他决定再也不走以前的老路了。首先施药就不一样。过去是采用低毒高效农药,太阳越大治虫效果越好,现在用的是生物农药,要求在傍晚喷雾施药,虽然药价跟以前的差不多,但让人觉得很麻烦。因此,有李姓村民和王姓村民两人就想走捷径:“施用低毒农药还是可以吧!”结果,在卖出售时,一化验就现了原形,被拒收。为此,他沮丧了好多天。为了维护萝卜产业基地的良好形象,他时常提醒菜农们相互提醒,互相监督,通过严格按有机标准来种植萝卜。在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黄冬春联合村里的萝卜大户依法登记注册并成立了蓬安县冬春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中央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深入实施质量品质品牌提升行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路子,黄冬春和合作社成员们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质量产量,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类型、改进了包装方式,还申请了注册商标。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春俊农业”萝卜。 在黄冬春发展的这年期间,也遇到一些低谷,记得二零一三年的时候,蔬菜行情不好的时候,本来没挣到钱,加上要扩大规模,家里面还是反对,当时很纠结这个问题,最终他还是坚持发展,坚持把规模扩大。从播种开始,就要下苦功夫了。在黄冬春的拖拉机驾驶室,挂着一本小册子,里面详细记录着我们每茬何时播种、何时定植、何时施肥、施什么肥等等,就像一个小婴儿从小到大的成长纪念册。而小册子的最后,还附有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和安全间隔期。空气、土壤、水源的优势加上标准严格生产出来的萝卜,品质好,通过了严格的食品认证,产品供不应求。从二零一四年开始,来自俄罗斯的订单就飞到了中坝村,几年来,出口俄罗斯已经超过一万多吨。种植有机萝卜必须施用农家肥,为了达到有机萝卜种植要求,施肥时,合作社组织人力对社员的蔬菜进行集中施肥。中坝村蔬菜设施产品百分之百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抽检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中坝村被四川省确定为“无公害蔬菜基地”。黄冬春经过不断探索、学习,二零一五年,他发展的蔬菜种植成功获得省农业厅的无公害认证,如今基地已发展到三千亩,也解决了当地近一百名村民就近务工。中坝村共有五百零六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每户年均收入超过一万元。加入合作社后,贫困户获得入股分红和务工收入,到二零一六年底,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大家对既能挣钱又宽厚善良的黄冬春无不称赞,都亲切地叫他“白富帅”。长梁的萝卜有三大“奇”,一是在春天不老惊奇;二是口味甜脆出奇。工人们平日口渴都是直接剥皮生吃;三是现采现售奇鲜无比。 “绿色通道”开通后,中坝村种的萝卜销售很好。一个品质好的萝卜,在俄罗斯能卖到人民币十元左右。现在,黄冬春又在长梁马回等地流转土地三千六百多亩种植萝卜,年销售收入可达三千多万元。依靠萝卜,当地村民家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皮肤略显黝黑的他,望着成片相继成熟的萝卜,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长梁乡不光“卜”动人心,同时种植多类蔬菜,既强化了“龙头产业”的品牌效应,又延长产业链实现持续增收。为了能够让我更好地进入外国人餐桌,蓬安的进出口蔬菜公司的商人们正在发挥自己的才智。一些公司已经聘请营销人员和市场观察员,并设置了近十个国际营销网点,借助蓉欧快铁等平台推动我们持续端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餐桌。“朝为中坝萝卜,暮登外域厨房。”目前,中坝萝卜的种植“版图”正不断扩大,辐射带动三坝乡和正源镇,种植面积接近十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