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善若水,惠泽无声。如果有一种力量可以指引路的方向,这其中一定有她点亮炬火的光芒;如果有一个声音可以影响人的思想,这其中一定有她谆谆教诲的嘹亮。传道,是她以电场线编织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授业,是她用透镜呈现一支闪耀黎明的红烛;解惑,是她在空间丈量一条无私奉献的蹊径。她用凸透镜将宇宙精华汇聚在焦点,又用凹透镜把屡屡星光发散到脑海,在且思且行且吟中,她宛若山涧的一泓隽永清泉,高唱教育的欢歌。诲育彬彬济济,修身乾乾翼翼。
——高新成外第二届“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申彬颁奖词
申彬,中学物理一级教师,成都高新区成外高级中学高2021级2班班主任,2021级实验班物理任课教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毕业即就职于绵阳市三台中学,2017年入职成都高新区成外高级中学,有5届毕业班教学经历,至今已有十余年教学工作经验。
工作期间获得多项荣誉,绵阳市高中物理学科课堂展示活动二等奖、成都市微课大赛二等奖、高新区“基础教育精品课”二等奖、三台县优秀课例、成都高新区成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三八红旗手”、教育年会教学设计一等奖、“青优杯”教学研讨活动一等奖、成都市中学德育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三等奖、中国教育研究会“2021‘第3届全国中、小学校优质课、课件评选”活动一等奖,曾经承担“高新区高中教务主任联盟会”展示课、成实外教育集团学校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成立大会展示课,指导多名学生获得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等,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21年夏天申彬老师被任命为新一届高一年级的班主任。自与44个稚嫩面孔相见伊始。她就告诉自己要用心地做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的成功。
申彬老师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正为师,行为世范。”作为班主任,她把这句话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她躬耕于班级这块教育沃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她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事,她自己坚决不做。申彬老师以自己的言行为“教材”,潜移默化地诲育着每一个孩子,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进入新的学段,来到新的学校,面对新的老师和同学,很多孩子开始不适应;第一次住校,第一次长时间远离父母生活,个别孩子出现迷茫、焦虑和想家的情绪……孩子们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迷茫时刻,是申老师给予他们鼓励和陪伴,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新生活,快速独立自主起来。每天从早操开始,她就与学生待在一起,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着他们,陪伴他们迈过一个又一个成长的阶梯。在教室、在寝室、在操场、在食堂,她一直陪伴的身影让迷茫的孩子放心,让焦虑的孩子安心。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申彬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操行评分、寝室操行评分,严格规范学生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纪律常规等,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矫正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精准细致的班主任工作帮助每个学生形成“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让班级呈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班风班貌。
在推进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有一位同学给申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同学从开学就表现出纪律意识淡薄,没有时间观念,行动缓慢,个人习惯较差。连续出现早操迟到,中午到班迟到,晚上就寝迟缓等情况。申彬老师前期采取批评教育、罚做卫生等方式,均未起到明显效果。这名同学甚至还因为晚上动作迟缓与生活老师发生口角。申老师意识到,普通的批评教育对这个孩子没有作用,甚至可能起到了反效果。于是再次请家长来学校面谈,深入了解这个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孩子家长也十分配合工作,与家长面谈后发现孩子性格比较固执,非常有自己主见,但做事喜欢凭个人喜好,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较为淡薄。申老师又再次找机会与孩子亲切交谈,充分了解了孩子行为迟缓的原因一一孩子喜欢卡点,早上不能及时起床,放学之后喜欢在教室写作业,而回寝时间自然就比较晚。针对他的情况,申彬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孩子思考分析出迟到和不守时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同他一起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和坚持,孩子在申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改掉了迟到和上床迟缓的毛病,跟上了学校的作息节奏,学习也变得更有条理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班上总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有些孩子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有些孩子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有些孩子因为学习感到焦虑,有些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不论哪一种问题,申老师都一步一步、温暖细致地去解决。深入交流沟通,了解事情真相,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而这些过程漫长繁琐,需要足够的体力和耐心,但每当看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再迷茫,慢慢找到自己的前进的方向,她心里又感到无比的欣慰。
若是问到物理教育路上影响最深的人,申彬老师会毫不迟疑的回答“学生”。书本的知识是不变的,但是学生是不断变化的,老师不是简单的教书匠,需要看到学生的需求,陪伴学生成长,不断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的活跃思维,学习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
2017级有一位饶同学,是理科办公室的常客。他的声音总是紧随着申老师的身影飘进办公室,有时候是充满疑惑的求问,而更多时候是充满激情的“争论”,从高一一直“吵”到高三,他的问题非常多,涉及到的面也很广,有些是教材中或者课堂上讲到的知识,他会根据申老师讲的内容再进行发散和深入挖掘,或者在生活中网络上看到的一些生活现象,拿来与申老师一起探讨物理规律,两人在办公室经常讨论得热火朝天,引来其他老师关注和甚至加入。申老师每每回忆起与饶同学争论的场面,她说:恰恰是在这一次次讨论中,让她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的程度,并通过这些宝贵的反馈不断调整课堂,修改教学内容和方式,让物理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有趣!让孩子们学得更扎实,更快乐!
而今,当初稚嫩的孩子们已经进入紧张充实的高三生活,他们即将面临高考的重要人生节点,经过两年的磨合,申彬老师与孩子们也已经默契十足,在剩下的一年时间里,申老师将与孩子们一起努力,奔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