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并非一种昆虫族群,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水平较高,但收入不高。他们有着一定程度的“人口规模”,却“蚁居”在狭小的空间里。 他们处于“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状态,一边憧憬一边奋斗,在无处安放的青春岁月里坚韧成长。
李浪(化名)租住的房间很小,他只能窝在卧室的床上上网
一对情侣合租在狭小的房间
蚁族
这个定名,来自于北京学者、北大博士后廉思,之所以将他们称为“蚁族”,是因为他们和蚂蚁有着许多相似点:高智、弱小、群居,是犹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
蚁族调查
成都“蚁族” 主要聚居在高校周边
作为蚂蚁,虽然很弱小,但若不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蚂蚁也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如蚁灾)。
按照廉思在《蚁族》一书中对“蚁族”的地域性划分,成都的“蚁族”可称为“蓉蚁”。
在连日来的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成都“蚁族”们的主要聚居地,主要集中在成都各大高校周边地区,比如四川大学附近的社区以及郭家桥一带、棕东(北)小区、红瓦寺附近的宿舍小区;成都理工大学附近的二仙桥北二路、二仙桥东三路以及成华大道二段附近;四川师范大学北、南大门附近小区,以及其它高校的校园周边地区。
据成都一所高校负责社区方面工作的人士介绍,根据他们的统计,他们所辖社区有2000多套房子出租,虽然他们未对租房者再作更细致具体的分类,但在对出租房进行管理时,他们发现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合伙租房的现象现实存在,比较普遍。而为了多住人,很多住房进行了重新分隔:客厅隔成了卧室,一个大房间隔成了几个小房间等等。
“蓉蚁”虽然生活水平较低,但相对“京蚁”(北京)、“沪蚁”(上海)、“穗蚁”(广州)等的生存状况依然较好;虽然聚居,但是密度较小;大体分散,部分集中,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蚁域”(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聚居地)。
“蓉蚁”与“京蚁”“沪蚁”“穗蚁”等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近郊农村或城中村不同,他们主要聚居在各大高校校内及周边。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生活成本的支出相对较低,“蓉蚁”生活在高校周边的成本与其它城市“蚁族”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等地基本持平;就算租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的生活成本比高校周边要低,但上班却又产生了诸多不便;
第二,“蚁族”大多来自外地,生活学习多年的学校是他们最为熟悉的地方,他们认为学校周边环境熟悉,存在感情上的安全感、归属感;
第三,同学、朋友的情况大同小异,相互间容易形成认同感;而且住在学校周边,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网络等各种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