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2月末,南北议和已长达1月之久。10月下旬,袁世凯即给黎元洪写信。袁派人与黎元洪交涉。黎元洪称:“此时不将皇上推倒,随便和了,将来更无法子。”11月9日,黄兴致函袁世凯,建议他“以拿破伦、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伦、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朝食”。并保证,南北各省人民都“拱手听命”。11月11日,刘承恩、蔡廷干携袁世凯手书到武昌谈判,声言,如承认君主立宪,两军即可息战。但被拒绝。
11月29日,袁世凯儿子袁克定秘密派人携汪精卫函到武昌,主张南北联合,要求清帝退位,举袁世凯为总统。军政府表示同意。
12月11日,唐绍仪到汉口与伍廷芳举行第一次会议。12月20日,伍、唐二次会议,拟定停战现条。伍提出清帝退位,改行共和立宪,唐不反对,说惟望和平达成,由国民大会决定君主或民主。
12月29日,伍、唐三次会议,决定:(1)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2)国体未解决前,清政府不得提取已经借定之洋款,亦不得再借洋款。(3)清帝待遇。(4)满、蒙、回、藏待遇。(5)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清兵于五日内退出原驻地百里,山东、河南停战。12月30日,伍,唐四次会议,商定召集国民会议办法四条,每省代表3人,直、鲁、豫、甘、新及东三省代表由清政府召集,余由民国政府召集。
1919年末在伦敦举行的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的一次历史性联合会议上的报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基本理论得到了完全的证实。
远征巴西北部和非洲西部沿海的普林西比岛进行考查的几队英国天文学家观察到,3月29日的日食表明光线接近太阳时的弯度和爱因斯坦预测的完全一样。
约瑟夫·汤姆森是皇家天文学会主席,他在听了报告后说,爱因斯坦的著作“是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他的赞扬意味深长,因为爱因斯坦是在战争期间于 1915年在柏林宣布他的理论的,还因为这两个昔日的敌对国家的仇恨今天依然很深。
爱因斯坦理论的证实表明艾萨克·牛顿爵士的绝对的时间和空间的形象必须用一个宇宙的时间和空间来代替,这个宇宙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爱因斯坦的理论如此复杂以致于很少有人能完全理解他的理论。
1920年12月29日晨起,愤怒的粤汉铁路工人全体大罢工。粤汉铁路南段工程部工人因铁路枕木朽坏,恐长此以往会危及人命,以及路局无故裁减职工、欠薪严重而举行罢工。工程部全体工人相继响应罢工,并具体提出五项条件:(1)清发欠薪;(2)购运大批枕木以保全铁路安全;(3)取消非法委任的工务处长;(4)未经总工程师同意不能更动该路工程人员;(5)复业的日子全路各站悬旗燃炮以志欢迎。路局资方千方百计破坏工人罢工,指使路警强迫工人开工,并开枪向工人射击,打伤工人数名。罢工工人更加愤慨,要求严惩凶手。最后,路局被迫认罪并优恤受伤工人,答应发还欠薪、修理路面等。罢工取得了成功。
1911年12月12日,14省代表共39人,由武汉、上海齐集南京,决议于12月16日选举临时大总统。公举黄兴为大元帅,黎无洪副之。黄兴坚辞不就,遂又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不及半月,正副帅位忽又倒置,时人讥为儿戏。而黄兴、黎元洪皆不能来南京赴任。21日,黎无洪接受大元帅名义,并委黄兴代行大元帅职权,黄兴再辞。
20日,孙中山经香港归国,胡汉民、廖仲恺等乘兵舰到港迎接。胡汉民劝孙中山留广东,整训军队,举兵北伐。然后“实力廓清强敌,乃真成南北统一之局”。孙中山坚持前往沪、宁,主持内外大计,说:“我若不至沪宁,则此一切对外大计主持,决非他人所能任”。又说:“今之大患即在无政府”。
25日,孙中山到上海,受到热烈欢迎。报纸纷传孙携有巨款回国,记者问他:“你这次带多少钱来?”孙中山说:“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
孙中山立即和同盟会负责人讨论组织临时政府问题。孙主张采取总统制,不设总理;宋教仁主张采取内阁制,设总理。孙中山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黄兴支持孙中山意见。同时决定分别向各省代表示意,选举孙为临时大总统。
12月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计有候选资格者3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孙文得16票,黄兴得1票,选举结果揭晓时,“众呼中华共和万岁三声,是时音乐大作,在场军学各界互相祝贺,喜悦之情,达于极点”。在上海的孙中山得知消息,立即复电南京,表示接受,他说:“光复中华,皆我军民之力,文孑身归国,毫发无功,竟承选举,何以克当?惟念北方未靖,民国初基,宏济艰难,凡我国民,具有责任。诸公不计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务,文敢不黾勉从国民之后,当克日赴宁就职,先此敬复。”
孙中山当选消息传出后,安徽军民万人集会都督府庆贺,福州万人举行提灯游行。南京“均色舞眉飞,互相庆祝,所有各商铺居民无不预备香花灯烛,以争迎迓。总统府内,均用五色电灯,排成花样,其光采焕然一新,虽白臾黄童,无不共称中华民国万岁云”。南京各界市民一律剪去辫发,以示庆祝。而“南洋、澳、欧美各地贺电,为日盈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