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自贡民间文艺》2022-2023年卷(总第11期/12期)出刊。当天下午举行的首发分享会上,来自我市文艺界的参会者对该卷内容及编排好评颇多,同时也对其12年出刊历程感慨不已。据了解,由自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自贡民间文艺》,是全省为数不多坚持由协会自筹资金连续出版的内部刊物之一,已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原汁原味盐都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 分享会现场一本“有板眼”的内部刊物 时间回拨到新一期《自贡民间文艺》开印的12月21日,加班加点忙了半个月的执行主编陈述琪,把定下来的封面和版式发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微信群内后,总结道:“不花枝招展,但干货满满”。 据悉,本期《自贡民间文艺》为第11期和12期合刊(2022年因疫情等原因停刊),比往期稍厚,分为“盐都传说”“盐都留痕”“盐都人物”“盐都旧事”“盐都工艺”“盐都美味”“盐都竹枝”以及“来牟采风”等部分,逾13万字。 合刊里“盐都传说”中王锐的《大安寨的由来与“大安寨之战”》、余仕清的《话说二美桥》、邓科的《双溪井案 状元府冤》等以史为据、风趣幽默,极具可读性。“盐都留痕”中杨源的《自流井探考》、辜义陶的《老知青回乡记》等严于考证、文笔生动,读来仿若昨天。“盐都旧事”中王典平的《“金子凼真的有金子!”》、易明生的《釜溪河随笔》等妙笔生花、文采斐然。“盐都工艺”中陈述琪的《“灯痴”——胡德芳事略》、吴桐的《“宇宙第一灯会”登上央视元宵晚会背后的坚守》等展现了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和民间艺人的坚守。“盐都美味”中刘刚的《百年前的自流井食品》、李大风的《吃鱼还鱼》等读之仿佛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据了解,该刊物除获得协会成员充分肯定外,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即便初次接触《自贡民间文艺》的读者也感叹:“还有点板眼”,称翻开一读就让人欲罢不能。 一个民间文学和艺术的阵地 著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20年前曾经感叹:“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由此可见当时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工作的重要与急迫。 自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于1986年,始于被称为“文化长城”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收集整理工作,其中率先完成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四川自贡卷》包括故事上、下卷,歌谣卷和谚语卷,共60余万字。 《自贡民间文艺》的创刊在2011年,自贡籍作家、编剧赵应担任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工作之后(2016年至2022年任协会主席)。 “自贡有龚扇、扎染、剪纸等小三绝,也有花灯、蛋雕、吹塑等民间传统工艺,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 当年的赵应觉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和协会理事会成员商议后,一致同意推出会刊《自贡民间文艺》。 “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印刷费用,我提议理事会成员每人捐出500元,并且自己先摸出来摆在桌子上。”赵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方式只是权宜之计,很难持续。但即便在经费筹措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自贡民间文艺》的出刊并没有中断,相继推出了《自贡民间工匠》《自贡民间工艺》《富顺专辑》《荣县专辑》等专辑。 随着一期期《自贡民间文艺》的出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成员也从数十人扩大到如今的235人。此外,协会在帮助本土手艺人返乡创业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成功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本土艺人目前已达到了52名,在省内仅次于成都。 一群执着追梦者的共同愿望 2022年底,胡氏花灯传承人万玲当选新一届协会主席,她面对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经费紧张。 “协会会员包括理事会成员都是兼职,没有一分钱报酬,大多数艺人还在为生计奔波。”万玲称,尽管如此《自贡民间文艺》出刊仍然不能中断,今年12月7日她召开主席团扩大会议商讨出刊事宜,当天就开始收集整理稿件,21日开印,26日就把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自贡民间文艺》送到了会员手中。 翻开新一期《自贡民间文艺》,卷首语中写道:“我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仰慕和倾心,怀揣对民间文艺的执着和坚守,为读者们奉献一本原汁原味、姿彩纷呈的新刊。”字里行间,跳动着会员们共守民间文艺之光的初心。 “这期《自贡民间文艺》能在年底顺利出刊,离不开市文联的大力支持和全体会员的齐心协力。我们希望今后印刷费不用再四处‘化缘’,希望提供稿子的作者能收到稿费,希望优秀民间艺人凭自己的手艺能过上理想的生活……”万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上述愿望就得和市场紧密结合。 有志者,事竟成。据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川南皮革城合作打造的“川南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该体验中心集展示、研学、工艺品交易为一体,即将为我市乃至川南民间文艺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