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下午,京东在京东黑板报微信公号上发布了此前诉阿里巴巴“二选一”案一审胜诉的声明。
声明中提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京东诉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的垄断行为成立,对京东造成严重损害,并判决向京东赔偿10亿元。
阿里回应京东胜诉:尊重法院判决结果
京东诉阿里巴巴“二选一”案一审胜诉的消息出来之后。记者专门就此事询问了阿里相关人士。
阿里方面则回应记者:“我们已获悉此消息,我们尊重法院的判决结果。”
京东诉阿里巴巴“二选一”案来龙去脉
京东诉阿里巴巴“二选一”案已持续数年,两家企业为此打过不少“口水仗”。
2015年,京东贸易公司、京东叁佰陆拾度公司起诉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称其要求众多品牌商家不得在京东参加618、双11等促销活动、不得在京东商城开设店铺进行经营,甚至只能在天猫商城一个平台开设店铺进行经营行为(简称“二选一”行为)。
但是此后,案件一度陷入法院管辖权之争,天猫主张此案应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
2017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一审驳回天猫法院管辖权异议,天猫不服提出上诉。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天猫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二审认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同年,拼多多、唯品会两大电商向北京高院提出申请,请求以第三人身份加入诉讼。这也意味着,三大电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联手,意图就“二选一”争议在司法层面上“围攻”天猫。
2020年11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组织不公开质证。
阿里巴巴曾因垄断被罚182亿元
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据长沙律师阳曙文透露,2015年8月,天猫宣布与迪卡侬、Timberland(添柏岚,户外品牌)等20余家国际品牌签署独家合作协议,产品只能在天猫平台独家销售。2017年7月,多家服饰类大商户称,天猫以“独家合作”为名,要求其关闭其他电商平台的品牌店铺,否则将被削减活动资源、搜索降权、屏蔽等。
2021年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并处182.28亿元罚款。这一数额刷新了中国反垄断行政处罚纪录,几乎是此前中国境内反垄断最高罚单的3倍(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对高通公司的60.88亿元罚款曾创下纪录),相当于阿里巴巴2019年中国境内总销售额4557亿元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