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巴山六月雨
据大皖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近日,广东一有300多名工作人员的某镇于近日公布了8名“躺平者”名单。落款为XX镇推动干部队伍转作风提效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躺平者”,说通俗点,就是那些端公家碗,吃公家饭,不干公家事,浪费纳税人钱财,浪费国家税收的一类公职人员。这类人该不该惩治,该!
但,躺平的定义是什么?有无具体量化标准?躺平的评判者是谁?这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了!“躺平”这个词无法具体界定,模棱两可,可左可右,无法查证,无法量化,令人担忧!
从职能分工来说,判定一个干部职工考核是否合格,那是上级组织纪检部门的职能职责,该镇成立转作风提效能领导小组的考量是什么?是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已无法履行考核干部、监督干部的职能职责,存在职能失守风险需要本镇新组建新机构,还是另有其他深远考虑,不得而知。
此外,这8名“躺平者”是一般工作人员还是领导干部,还是既有领导干部,也有一般工作人员,也不得而知。“躺平”是因为这些人迟到早退,还是没有完成本职工作,亦或是在工作中出现了重大差错且因自身直接原因导致的重大差错,或者是“不听话”,不服从工作安排,也不得而知。
一般来说,基层工作人员是很难躺平的,几乎躺不平。为什么?一般基层工作人员是从事的具体工作,这些工作多与机构正常运转紧密相连,且时效性较强,各种报表应接不暇,想躺平只能在梦里。
那么这几名“躺平者”究竟是什么身份?是领导,还是普通干部职工?不知道。至于这几名“躺平者”是否真的躺平?这也是可以查证的,就好比工程造价预算一样,每样工作工作量都是可以通过科学手段进行复盘的,而不是少数几个评判者说了就算数的。
如果没有具体量化标准,也没有科学评判方式,一心搞教学不搞人际关系的“刺头”姚燕燕,是否会被评为“躺平者”?著名的正副局长斗法事件中,不肯为公款吃喝报账签字的赵飞副局长会不会被魏常平正局长“判定”为“躺平”者……不得而知。
“躺平”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比 “躺平”本身更重要。是部分人走了捷径,走了后门,职场存在不公,“多做多错,不做不错”,还是其他原因,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考核干部是一个很严谨的工作,慎用模棱两可、可左可右、主观性很强的看似合理的标准去评价考核一名干部,警惕不合理的考评机制沦为打压工具!警惕真正的躺平者不在“躺平者”名单中!希望这顶帽子不是给那些不跑不送的人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