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月6日,九江数万人群众上街游行,声援汉口收回租界。
已罢工一个多月的怡和、太古两码头工人纠察队员吴宜山,发现英人强迫工人搬运行李,并偷运大米接济从武汉撤下来的英军军舰,立即上前制止。英国水兵当场将吴宜山打昏过去,并将数名工人打成重伤。
惨案发生后,正在游行的群众高呼“冲击洋街去!”等口号,分四路朝英租界挺进。
英租界出动全部军警,紧闭租界对外通路,架设机关枪防守,江中的兵舰也脱下炮衣准备开火。
租界内码头工人拔除租界四周铁丝网,接应冲击租界的游行群众,将英国人赶上兵舰,一举占领了被英国租用60多年的租界。
1月7日,驻守九江的国民革命军派兵接管租界,工人纠察队协助军队维持租界秩序。同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由武汉来到九江,调查处理此案。
10日,在武汉国民政府主持下,成立了九江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长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坚持抗日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
中国共产党一面驳斥这种无理要求,一面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到江北。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一个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另一个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
6日,当部队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有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企图封锁消息,禁止报纸刊登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的文章,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1950年1月6日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英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引起了紧张的国际局势。美国和法国由于英国承认这一共产党政权而感到恼怒,尤其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尚未结束的时候。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过去四年的内战之中一直是蒋的支持者和援助者。
针对盟国所表示出的愤怒态度,英国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控制了几乎整个中国大陆。英国外交部还说,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拥护,而且新近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农民,从而赢得了占中国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从华北老根据地发展扩大进而席卷全国,把国民党军队赶到了台湾。
上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外交部长同苏联签订了一项新的条约。如果约瑟夫·斯大林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支持,不承认新中国将会在联合国内引起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从华北老根据地发展扩大进而席卷全国,把国民党军队赶到了台湾。上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外交部长同苏联签订了一项新的条约。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因参加留法学生爱国运动,被驱逐回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随朱德一起率部上井冈山,红军长征时因伤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军长。解放战争中任第三野战军司令。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 1972年1月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71岁。
遗著编为《陈毅诗稿》、《陈毅诗词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