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中共攀枝花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讨论通过了《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城乡融合发展怎么干?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如何抓?根据《意见》,攀枝花将从5个方面着力,计划到2027年,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城乡发展共同体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升,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未来中心城区什么样?
加快培育百万人口大城市
中心城区县城和小城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对城乡融合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未来攀枝花的中心城区什么样?按照《意见》,攀枝花市将坚持精明增长,推动中心城区紧密集约式组团发展,持续提升中心城区产业、人口承载能力和服务能级,更好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共进,筑牢多层次城乡融合空间载体,加快培育百万人口大城市。
从攀枝花的“三区”来看,东区将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推进高水平的城镇化;西区要增强产业支撑、加快弥补短板;仁和区是城市南向拓展的主阵地,要大力发展物流、文旅、电子信息等新产业,打造南向开放门户重要枢纽、产城融合示范区,带动城郊乡镇一体化发展。
从“两县”来看,米易县将重点强化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承载功能,盐边县重点做好红格南矿等资源开发的服务配套和产业人口承载此外,通过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等共同富裕联合体,完善先富带后富的县区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优势突出、攥指成拳的县域经济板块。
乡村如何美起来?
全域开展和美村庄建设
农村是农民居住、劳动就业的“蓄水池”。攀枝花将全域开展和美村庄建设,积极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发展,立足农业“高、精、特、新”定位,提出持续做优做精“攀粮”“攀果”“攀菜”“攀畜”“攀花”产业,建好现代农业园区等各类平台。
产业发展有了基础,乡村如何美起来?2024年,攀枝花将坚持村镇一体、抓镇带村,深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面开展“百村示范、全域整治”行动,并通过织密“政策补、社会捐、产业扶、就业促、集体帮”的兜底网,全面实现“消底”的目标。
攀枝花市农村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村庄散落人口少、互联互通不畅。对此,攀枝花将致力强化99个中心村建设,完善乡村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推动村级片区资源要素适度聚集,把中心村打造成带动乡村片区组团联动发展的重要磁场。
怎样激活城乡要素潜能?
加速城乡要素资源“双向奔赴”
“要从‘人、地、钱’三个方面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加速城乡要素资源‘双向奔赴’。”首先是如何消除农民进城的各种顾虑?根据《意见》,深化农民工市民化集成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不可少。
2024年,攀枝花市将深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集成改革,着力推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依法保障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利,同时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盘活用好闲置宅基地,为发展康养、旅游等乡村产业提供空间。
封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为了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攀枝花还从“钱”和“人”的角度,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进一步健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农业保险保障和农业农村投融资体系,让愿意下乡的人群在乡村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挂职,大力引导各类人才入乡返乡就业创业,积极培育各类乡土人才。
更高水平共建共享怎么实现?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高效配置
城乡差距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攀枝花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意见》中明确提出,攀枝花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县域统筹,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着力解决饮水保障、道路交通、用电稳定、通信设施等群众切身困难,深化农村水权水价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管用”机制,聚焦医疗、教育、“一老一小”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促进农村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让耕读传家、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等乡风民风焕发新气象。
如何一体推进城乡社会治理?
法治“金钥匙”助力解难题
破解新形势下城乡基层治理面临的难题,必须用好法治这把“金钥匙”。因此,在一体推进城乡社会治理方面,《意见》提出,攀枝花市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另一方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是大势所趋,攀枝花市将进一步加强城乡智慧治理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为城乡融合发展插上数字化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