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55|评论: 0

三“见”石椅村:从“很好”到“更好”的样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网传媒-首屏新闻绵阳1月19日讯 (记者 戴璐岭 张瑷玥 夏秋驰 摄影报道)三九隆冬,腊八时节。白云深处的羌寨清晨时分便腾起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腊肉的熏香和枇杷花的果香,悠扬的笛声里,天南地北的游客迎来送往。
  这是一年前鲜少出现的场景,却是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常能见到的样子。
  去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的视频连线中点赞石椅村“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并祝愿大家“生活越过越红火”。
  这一年,石椅村的路宽了,农家乐升级了,农产品交易中心开建了;这一年,游客更多了,羌笛吹得更响亮了、枇杷和苔子茶卖得更好了;这一年,石椅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并实践着,如何从“很好的样子”迈向“更好的样子”。
1705671556986.jpg
石椅村
  在旅游升级中“看见”石椅村
  生火、洗菜、煮粥……石椅村口的尔玛人家老板娘陈艳一大早便在厨房忙个不停,她要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好一天的伙食。
  “忙!”陈艳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这一年最大的变化。自从去年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石椅村之后,陈艳就没闲过一天。“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我作为村里乡村旅游的带头人,更要主动忙起来!”
  作为石椅村党支部副书记,陈艳带头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农家乐进行了“升级换代”。经过两个多月的装修,去年3月底,改造一新、羌族风情十足的尔玛人家民宿开始试营业。第一单,便来自上海。
1705671570681.jpg
陈艳整理民宿客房
  “客人打来电话,我一看来电显示,是上海。”当时,陈艳心里一惊,没想到石椅村的名声已经传到了省外。为了打出石椅村的旅游招牌,陈艳和员工再三确认客房收拾干净整洁、特色菜品准备齐全,保证服务贴心到位。“之后,我们还接待了来自北京、广东、福建、重庆等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还有一位来中国乡村写生的外国游客。”陈艳说,虽然听不懂他的语言,但最后客人给她竖了大拇指,让她记忆犹新。
  宾至如归的服务为尔玛人家带来了好口碑。去年,陈艳的营业额达到了140万左右,比2022年翻了几倍。“夏天旺季的时候,大巴车把游客一趟一趟地往村里拉,生意最好的7、8月,一个月的营业额甚至比之前一年都高。”在陈艳的影响下,村里还有7户农家乐进行了民宿化翻新改造。
  说话间,陈艳的手机声响起,一个新的订单又来了。
  在非遗传承中“听见”石椅村
  忙碌间隙,陈艳还不忘给儿子邵川打去了电话:“村里今天来一批新客人,你准备一下叻!”十多分钟后,身穿传统羌族服饰的邵川推门而入,他手中拿着的器件形似筷子,有六排孔,是羌族独有的乐器——羌笛。
  邵川,是石椅村唯一的羌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日里除了帮母亲经营民宿,他还会在寨子口吹响悠扬的笛声,迎送远道而来的客人。今天也不例外,一首《羌魂》响起,引得游客们驻足。
1705671590022.jpg
邵川演奏羌笛
  过去,邵川从没想过这门手艺能让自己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年轻人觉得吹这个不赚钱,加上羌笛的技巧性比较高,都不愿学。但去年村里旅游起来了以后,我们发现游客们对羌笛表演的兴致很高。”
  光是去年,邵川接到的演出订单就多了几倍。“我经常是一天被邀请参加几场表演,分身乏术。”那一刻,邵川意识到“传承”的重要性,萌生了带徒弟的想法。
  “这样不仅可以把羌笛传承下来,还能让村里有新的表演项目,让游客们用耳朵感受羌族的传统文化。”于是,邵川的弟弟成了他的第一个徒弟,他相信,今年还会迎来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
  在产业发展中“嗅见”石椅村
  邵川一曲奏罢,一位来自成都的女游客迎上前,“枇杷开始挂果了么?去年夏天我过来玩的时候没吃够,这次先预定几箱!”
  “果还没挂,但是现在可以带您去闻一闻枇杷花。”邵川热情地招呼。
  游客口中的枇杷,生长在石椅村的高山上。对比三、四月上市的普通枇杷,高山枇杷五月中下旬才开始陆续结果,个大果甜、汁水饱满,还能错峰销售,是村里多年来主要种植的农产品。
  陈建业,村里的枇杷大户。邵川领着游客参观枇杷园的时候,他正在地里修枝。2023年,是村里枇杷卖得最好的一年,“卖了七八十万,比往年整整翻了一番。”
1705671604378.jpg
陈建业为枇杷树修枝
  产量没有增加,产值却能翻倍。背后的原因,就是这一年激增的游客量。
  陈建业记忆最深刻的是去年6月底的一天,村里来了10多位浙江的客人。“他们品尝之后当场就下了两百件订单,光是那一天我就赚了两万多块钱。”当天,陈建业拉着村民们一起帮忙,忙到了晚上七八点。
  而这样连夜打包发货的场面,去年还常常出现在枇杷园不远处的苔子茶主题农家乐绿丰园里。去年夏天,央视某综艺节目走进石椅村,撒贝宁的一句调侃“像泡了一把香菜在水里”,让名不见经传的苔子茶一炮而红。
  “往年还有剩,去年完全不够卖,很多游客点名要喝‘长得像香菜’的高山有机苔子茶。”绿丰园的老板娘岑敏说,茶叶的收购价从前些年的几十块钱一斤,一路飙升到600元/斤,村里的茶农们都惊呆了。
  岑敏嗅到了商机,决定把绿丰园重新翻新装修。“这块视野最好的地要打造成制茶工坊,游客可以炒茶、品茶,小朋友可以研学……”伴随着施工的嘈杂声,岑敏滔滔不绝地描绘着绿丰园的新样子。
1705671621678.jpg
岑敏在绿丰园施工改造现场
  暮色降临,忙碌了一天的石椅村恢复了宁静。
  这一年,石椅村的变化展现在游客惊叹的眼神中,存在于迎来送往的喧闹声里,弥漫在茶香果甜的地头田间,更深藏在石椅村人迈向“更好”的追梦之路上。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