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预制菜国家标准正式进入倒计时,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不少网友因此关心,国标出台后预制菜会否进入校园。
国标的缺失,被认为是目前预制菜陷入舆论困境和行业乱象的根本原因。比如去年9月,教育部认为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原因就是“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
根据媒体最新披露的细节,国标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还缩小了预制菜范围、突出必须二次加工的属性,即食加热类预制菜(料理包)可能将被剔除出这个行列。此外,标准还提出预制菜的贮存、运输及销售环节要保持冷藏或冷冻条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标出台将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对去年“预制菜进校园”舆情的积极反馈。
但从评论跟帖来看,国标的补齐并不能立刻化解消费者的不信任甚至恐慌心理。例如有网友就留言,“不是我们吃不吃,是预制菜能不能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对于家长来说,最关心的是有没有营养、好不好吃、安不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地方两会上,也有代表委员关注到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湖南省人大代表周蕾表示,目前市面上的预制菜可能存在不够营养、不够健康、不够安全等缺点,中小学校食堂是一个关系广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特殊阵地,应对预制菜挂“免进牌”。上海市政协委员黄少星也建议,在预制菜监管完善以前只可以进入消费者有主动选择权的商品市场,而不得进入让消费者被动选择的市场,如学校食堂、职工食堂、养老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