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44|评论: 2

[生活资讯] 是谁在百岁高龄带领十一寡妇远征大辽;是谁含泪在儿子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4-2-9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谁在百岁高龄带领十一寡妇远征大辽;是谁含泪在儿子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是谁才智过人七擒孟获;是谁不畏强暴怒斩陈世美;是谁在圆明园放了一把火;是谁在上甘岭不怕牺牲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又是谁深受人民的爱戴,十里长街只为挥泪与他的遗体道别……


                                                   难忘小人书

                                                                      邓四平/文

     记忆中的小人书是我童年时的最爱,它带给了我无尽的欢乐和遐想,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今生今世也许都将刻骨铭心和难以忘怀。

    那是一种64开本黑白图画配上文字注解的小册子,在那时也称连环画,或者叫做娃娃书。大的有巴掌般大小,小的就似一个四四方方的火柴盒,上方绘有图画,人物、动物、植物栩栩如生,下方二指宽的空白之处有文字解说。既可欣赏生动活泼的图画,又可细细揣摩妙趣横生的文字内容,看起来十分过瘾。

     小人书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有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中外名著、还有电影戏剧……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几乎每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在小人书里都能找到它的影子。

    小时候,看小人书便是我最大的喜好。它图文并茂,即使是不识字的人对应着画面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是谁在百岁高龄带领十一寡妇远征大辽;是谁含泪在儿子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是谁才智过人七擒孟获;是谁不畏强暴怒斩陈世美;是谁在圆明园放了一把火;是谁在上甘岭不怕牺牲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又是谁深受人民的爱戴,十里长街只为挥泪与他的遗体道别……小人书就像不说话的老师,给了我人生之初最早的有关善与恶、美与丑的鲜明标准,也教我早早地接触到了文学中的经典名著。如: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美貌多情的狐仙,多愁多病的林妹妹,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豪气冲天的梁山好汉……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溜儿排开,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有形的画面总是要好过干枯的文字。

    记忆中,小时候,家乡小镇老街的供销社有一爿小小的书店,高高的柜台里摆放着不多的货物,但货架里却常常搭着有新崭崭的小人书卖。那时候,每天从永兴小学一放学,我便第一个往小镇老街上的书店里飞跑。那卖书的是一个美丽而丰满的未婚姑娘,模样儿俊俏得仿佛画报里的美人西施一般,至今仍然记得那姑娘的名字叫做李季君。因为常常去书店买小人书的缘故,姓李的姑娘也常常免费把小人书借给我读,但要先到柜台里洗干净手,然后就坐在柜台旁的门槛上读,一本接一本地读,往往是几天工夫,柜台的上百本小人书,便被我贪婪地囫囵吞枣地一读而光了。

    小镇的当场天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也有出租小人书的摊子,五光十色的小人书整整齐齐挂满一排排横拉的铁丝,密密麻麻,看得人眼花缭乱。租看小人书,每本要收取两分钱租金。租书的老者常常故意大声武气地当众吆喝:“快来快看哦,新书又到了哟,霍元甲迷踪拳打败俄国大力士,陈真的连环腿打败了日本浪人!”听着那吸引人的内容介绍,我们往往身不由己地就蹲坐在小摊旁边的小凳上如饥似渴地看起来,往往是天黑尽临走之时才发现家里大人千叮咛万嘱咐的盐巴还没有买,麸醋也忘了打。有时候看完了小人书后才蓦然发现身上竟然分文未带。租书的老头儿倒也慈祥善良,居然常常笑呵呵地说算了,算了,就算他请客了!

    其实,如此喜欢小人书,倒不全是因为它那以画面形式展示出来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生动有趣的情节,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家里那满满当当一木箱子的小人书是我撬麻芋、采摘过路黄、捡牙膏皮,当场天之时顶着烈日在永兴公社桥头上卖凉开水一分一厘积攒下来的零用钱买来的。每一分每一厘都凝聚着我的辛苦和汗水,挣钱如此不易,用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血汗钱买回的小人书,我岂有不倍加珍惜之理。

    每年里,我最喜欢也最热衷做的事,就是在夏天天气干燥之时,将那些小人书从家中的木箱子里一本本取出来铺在红花大太阳底下晾晒。尔后,再一本本小心翼翼地收入纸箱子,再放上一两颗樟脑丸,比冬天里收藏我心爱的小棉袄还要小心细致。每每往箱子里一本一本放进那些可爱的小人书之时,也就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眯缝着笑眼,打量着那些属于自己的整箱的小人书,看着辛苦汗水换来的收获,就象得胜的将军在检阅自己的百万雄兵一般,那种骄傲,那种自豪,那种无与伦比的惬意与满足可以说是用任何词语都无法形容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几次搬家,那些小人书和装它们的箱子早已不知去向,但它们给予我的影响和记忆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底,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它们都如一道不断了的血脉,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生命中,血液里。


作者简介:

    邓四平,男,汉族,生于1974年5月15日。四川蓬安海田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从1989年至今已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新闻稿件上万篇,计数百万字,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文学奖,众多散文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和中小学生语文单元考试测验试卷。其中《醉忆故乡醪糟香》等散文作品被选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编著的现代文经典阅读教材。近年来,其创作的城市形象广告语在全国广告语征集活动中上百次获奖。2014年在南充电视台《南充人话南充》讲授《历代名人与蓬安》6集电视专题节目。1995年、2004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蓬安首届相如文学创作奖。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四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蓬安旅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至今,收到人民群众送来的锦旗逾百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2-9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40209121515.png
微信图片_20240209121519.png
微信图片_20240209121624.png

发表于 2024-2-1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