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58|评论: 0

[生活资讯] 《难忘的知青岁月》 ( 下乡五十五周年而作) 文/饶照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忘的知青岁月》 ( 下乡五十五周年而作)
文/饶照荣
岁月和时间像流水一样,永不停流和倒转,转眼今年2月20日就是我们下乡五十五周年了,从昔日的风华正茂到而今的两鬓风霜,白发满头。"知青"生漄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回忆,在这下乡五十五周年之既,又勾起了我许多的回忆。


(五十五年后2024年)
回忆 三年的知青生活,就像短视频一样,一幕一幕地在脑海中浮现,挥之不去,记忆忧新。

1969年2月20日,这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刚过完春节没几天,我们三百多名知青,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同学!告别了朋友!
坐上了大卡车,奔向第二故乡——宜宾南溪县蟠龙公社。当时还怀着一颗天真丶幼稚丶火热的心!手捧红宝书,口中豪言壮语:"听毛主席的话,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扎根广阔天地"!话虽然这么说,但当要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心情还是那么的沉重和不舍,当卡车缓缓起动要离开家乡的那刻,有的发声大哭,有的眼里包含着泪水,对于我来说,初离家乡丶父母丶亲人丶同学和朋友,到一个百生的地点去生活,劳动,学习,是高兴、激动、兴奋,还是对家乡的依恋和对亲人的不舍,我也说不清楚,难以言表。
这天老天下着毛毛细雨,也在为我们离别家乡而流泪送行。一辆辆大卡车载着我们这首批并怀着复杂心情的知青奔驰在公路上,再见了可爱的家乡盐都!再见了我的亲人!再见了同学们!


行驶了一段路程后,大家沉重和复杂的心情才开始慢慢平静和平复过来,大家在车上又开始活跃起来,又欢歌笑语,又唱起了革命歌曲。到了汪家,前面没有公路了,汽车不能行驶,还有几十里路,只能步行了,还好,来接我们的乡亲们早已在那里等候我们多时了,接过我们的行李,背的背,桃的桃,又继续赶路,排成长长的队伍,就像大闰女出嫁一样,哈哈哈!乡亲们也很热情,我们向乡亲们问这问那,一切都感觉是那么的希奇和新鲜,在谈笑风生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邱家岩了,乡亲们说,翻过这山就是蟠龙了,啊!还要翻这么高的山啊!那真是长途跋涉,翻山又越岭啊!随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小道,大家喘着气,终于要到顶了,这时传来一阵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原来是公社派来的欢迎队伍在山顶的丫口上迎接我们来了。
我们十五个知青(9女,6男),插队到石龙四队,也是全公社最多知青的生产队。


虽然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学校,但大家都很团结,如兄弟姐妹一般,队上条件较差,没有现成的住房,队上腾出了两间原来的保管窒,(男丶女各一间)真是有点挤呀,我们十五名知青的安置费都拨给了生产队,作为修房丶置家具和生活用品。生产队为了节省开支,又要为我们解决住房的问题,因此就地取材,挑土冲墙为我们建造房屋,我们也参与一起建造我们的"知青土墙茅草屋″,另外又在队上的山林里砍伐树木来为我们制作木床丶桌子丶板凳和装粮食的柜子…。木工也是生产队的严大木匠,我们还帮着拉大锯。全部都未用现錢去买,都是就地取材,为队上节约了很大一笔开支,因石龙四队是一个比较穷的生产队,这也能理解,这一住就是三年。我记得我们在这三年中,队上最好一年的劳动工分日单价是0.42元,到年底结祘还对不了现,临到我们离开回城队上都还差我们的工分钱。
刚开始十五名知青集体开火,轮流煮饭,后来觉得难度有点大,既然房屋己建好,大家经过协商,决定分成几个小组,自愿组合,我们小组是四个人。


生产队人口多,粮食产量低,现一下又增加了十五名知青,一年的口粮要增加不少,可想而知,这等于从社员们口中争粮食,减少了乡亲们的粮食分配,给生产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虽然平时乡亲们对我们还是比较好,见我们设有菜吃,(刚下去还种不来菜)还给我们送菜,但乡亲们心中还是有想法的。
怎么办?队长就带领我们去开了一些荒地和荒田,因我们那里都是冷沙田,田土较瘦,粮食产量不高,除了保证完成公粮任务外,剩下才分给社员们,每年粮食都不够吃,接不上扣,都是以红苕为主粮,遇到青黄不接,队上还要去申清"返稍粮"。有时我们吃红苕吃得吐酸水,没有油,没有菜,每天都是泡菜下红苕,有时泡菜都没有了,就盐巴下红苕,真是苦阿!每次回家去,都要从家里带点菜油和一些菜干,甚至还要拿点粮票。
后来我们慢慢学会了在自留地上种蔬菜,种了姜豆丶四季豆丶茄子…,有了一点蔬菜吃,但没有油水,不过干鍋炒菜总比盐巴下饭好,后来我们还养了一些鸡,喂了猪,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因土质较瘦, 为了提高稻谷的产量,都会用牛骨头和猪骨头烧成灰碾成粉和在泥浆里,再把秧苗的根须浸泡在有骨头灰的泥浆里,裹上泥浆,再栽插到田里,这样收成才更好。
栽秧时就需要好多的牛骨头或猪骨头,队长就派我和另一名知青回城去收集骨头,我们一个餐馆一个餐馆地去收集,有些骨头在餐馆里放久了都己发臭了,为了完成队长给我们的任务,为了队里稻谷多增产,管它臭不臭,照样收集,几天时间就收集了好几大口袋,然后运到舒平火车站去托运到敬梓场火车站,队上再派人来挑回生产队。
公社推广科学种田,搞什么5406菌肥,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公社搞了个5406菌肥的菌种厂,由达尔和,段孝能两位知青负责菌种的生产,各大队再到公社把菌种拿回来进行第二次菌肥的接种培制,我们大队把我和三队的黄竖琴抽调出来搞菌肥试验,另还有一位石龙五队一位年青的社员,再加上大队干部扬正宣,试验菌种房就在我们生产队。
菌种房,要严格的消毒,还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没有电来保证温度的一至,只能燒柴火,每隔2小时就要观测温度的变化,稍有不注意,菌肥二次培制就会失败。
我们把二次培制的菌肥再送到每个生产队去,并帮助培训他们用二次菌种肥进行第三次(最后一次)的发酵培制成5406菌肥,教他们怎样用在农作物上,后来又搞了什么"小苗带土移栽"。
在这三年的知青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的事,吃了不少的苦,不过也历炼了我们,有些经历我已在以往的回忆中记录和写过,如果要写,那是三天三夜也写不完,如果大家都把知青时代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汇集在一起,就是一本有历史意义的长篇小说。有人说,忘掉过去,珍惜现在,我说:怎能忘掉过去,永远也忘不了,"知青"这两个字深深的刻印在我们的大脑里,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档案馆,过往的经历都存放在这里,随时都可去查阅(回忆)。
我们都是七十古来希了,虽然我们的知青时代已过去五十五年了,但我们的知青情义永远存在,特别要感谢方明青友为我们搭建了"蟠龙知青群"这个平台,每天青友们都会在这群里赶场丶聚会丶聊天,就像当时赶蟠龙场一样。每天有的在群里晒视频,晒美照,有的在群里写诗写文章,有的谈花花草草,有的发来国家的新闻大事,有的发来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歌曲…,真是热闹非繁,给我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另外经常组织大家聚会,加深了青友们的情感和友谊,增强了凝聚力,大家情同兄弟姐妹,真像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我虽在外地,不能经常和大家一起聚会,青友们聚会的视频和照片发在群里,我同样感到快乐!高兴!


这真是:
昔日风华茂,青春献祖国。
广阔天地里,辛勤的劳作。
难忘知青情,情同似手足。
今朝再相聚,白发依然秀。
七十古来希,照样青春秀。
唱歌又跳舞,还把美照秀。
穿红又穿绿,还把身材秀。
笑语又欢言,幸福又长寿。
2024年2月6日于重庆

1.jpg
2.jpg
微信图片_20240211165114.pn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