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948|评论: 0

[玄龙门阵] 过年送礼,人情社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年了,大家也会充分体会这个“特色人情社会”了,送礼的、拉关系的、托人办事的一大堆。

中国民间不是有句俗话吗?

“一等人送上门,二等人走后门,三等人要托人,四等人气死人。”

有一定地位的掌握些权力金钱的人,过年只需要在家里坐着,等人送礼上门就行了。而“第二等人”则是“第一等人”的亲疏血缘或者挚友关系,所以他们需要过年积极送礼来方便自己以后走后门。而“第三等人”就必须要通过积极送礼来拉关系,以后才能和有地位的人说上话牵上线。而“第四等人”就是那些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可以牵线的人,也没有扩大关系网的资源......

中国社会很多人际关系并不是有很深的感情维系的,而是由人情维系的,是通过套近乎、拉关系、送礼的人情往来维系的。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状况?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乡土社会”,哪怕现在依旧还是。乡土社会的结构就是“差序格局”,而不是“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是什么?

差序格局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样投入水中,并且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像西方团,大家独立在一个平面之上,依靠规则和契约行事。我们实际上如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的推出去关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

费老的意思就是现代“西方团体格局社会”没有我们这种“人情习惯”,他们更认可团体的规则,契约和法制,他们都倾向于按照规则、契约办事,该怎样就怎样。

费老说到“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因为西方商业发达的地方,比如现代化的西方城市,人家现代化都几百年了,移民众多,各个种族,各地方来的人都有。一大群没有血缘,没有宗族亲戚关系的众多人,都共同生活在了一个地方。于是这个地方的人就是由“地缘关系”组成的,就很快过渡到契约社会。契约之下商业才会快速发展和稳固。

费老说到“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在一个哪儿都沾亲带故的地方,人是做不了生意的。”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商人更多是由异乡人担任的”这一现象,会做生意的,往往都是外乡人。

而基于地缘的社会人际关系,永远是更符合契约主义的,按照合同办事,按照规则办事,而商业不发达的社会人际关系,则依旧是“差序格局”的人情熟人社会。

所以我们现代化才几十年,我们上一辈的人几乎都是乡土社会的农民,哪怕到了城市,他们依旧还是会坚守“差序格局”的原则,依旧会保有这个习气,把曾经乡土社会的人情规则也过渡到了城市化社会的人际处事当中——做事先无视规则,而是先去找熟人先拉关系,而其中送礼就扮演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类学家莫斯在他的著作《礼物》一书当中就阐述了这种很重要的人类现象——“礼物”。

他观察到人类部落中的社会是依照“礼物范式”规则形成的,这种“礼物范式”就像是人类的天性和诅咒一样,无论是哪儿的部落都是如此,即送礼的人在送出礼物之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迫使收到礼物的一方必须以后要回礼。比如毛利人部落就认为礼物当中有一种叫做“hau”的灵魂,hau是一个人送给另一个人礼物中存在着带有原主人精神灵魂的一种神秘东西,它会迫使接受礼物的一方必须回礼。Hau总是希望返回它的原处,只有通过回赠礼物的方式才能做到,因此不回礼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麻烦。

莫斯断言,就是礼物当中的hau迫使受礼者要做出回礼,他把这个形容为礼物之灵。

不仅是毛利人部落,而且是众多文明,包括莫斯田野调查的安德曼群岛、美拉尼西亚社会、苏格兰、美洲印第安人等等,原始部落的人都共识性的相信接受礼物的一方如果不回礼将会是危险的——要么受到部落的排挤,要么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礼物仿佛真的有了送礼者的部分“灵魂”,这是因为礼物hau迫使受礼者必须要做出回礼,这种必须,是人类的一种潜意识义务,不管有没有文字文明的部落,都有这样一种人性交往上的特性。

“送礼-回礼”的问题在莫斯看来,礼物交换在人性上是相互的,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礼物,没有免费的礼物,拥有也只是暂时的。即“人情债”这种东西不是古代道德社会才有的,而是东西方古式社会、部落社会的人类广泛就有了的,等于是荣格心理学中的一种人类集体潜意识。 “礼物必须交换,受礼者必须回礼。”成了人类社会交往当中的一种最基础的人性特征。

就算孔子、苏格拉底等道德家不提倡,后来人类依旧会如此,“收礼者必须回礼”就像写进人类的基因一样,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文明社会,延续到如今的现代社会。

大多数人,收到礼物之后都会陷入“人情债”的原始人性心理。中国的情况是因为整体上社会仍不是“团体格局”,依旧还是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再碰“礼物之灵”原则,这一buff的加持,那就会形成这个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人情社会。

虽然西方也受“礼物之灵”的人性影响,但是比在地缘、移民、杂居、商业现代化等层面都比我们久、比我们深,所以并没有我们这般如此顽疾的旧社会现象。

中国乡土社会无尽的礼物交换过程,相当于就构成了庞大的礼物经济。在乡土社会里,人们会通过频繁的走亲戚或送礼物,请客办酒席和互相帮忙的人情债,来培养熟人式的“差序格局”社会。

频繁的人际往来就构建起了社交网络,其中收到礼物的一方必须在以后要回礼,否则就会受到周围人的笑话闲话,说你不近人情被指脊梁骨。

乡土社会里,“人情”就意味着“给予和亏欠”,这种“给予和亏欠”将农村整合成了一种纷争少、表面上和气、表面上团结一致的亲密社群,也就是通过红白喜事、随份子、送礼、送牛奶、相互走亲戚相互帮忙,相互办席来“送人情、还人情”,来维持“人情”取向的差序格局社会。

并且,华南大宗族性强的地区以及华北小宗族分裂型地区,还会通过族长、宗族长辈以及有一定声望的人,比如乡绅来组织村庄的团结以及化解纷争,更是将一切的事物都纳入人情当中,就算血亲之间产生巨大矛盾,也不能按照法制契约规则来对簿公堂,而只能依照谁的人情面子来化解。

就算是我们西南地区,原子化的分散散居的一些农村地区,这些宗族势力不强的地方,各个外姓各个邻里之间的互助和解决纠纷,也还是要仰仗平日里的人情取向,即无论是我国哪种农村都是如此。

送礼,可以说是维持起了乡土社会的一种长期秩序,因此如今我们这个社会依旧泛滥的,依旧像顽疾一样存在的,做什么事情都是非常强调“关系”和“人情”,这是“差序格局”加上“礼物之灵”双重叠加后的后果,这还需要慢慢迭代几代人才能改变,我们短短几十年的城市化很难做到。

而如今互联网上掀起的年轻人“断亲潮”,年轻人不想走亲戚、不想攀关系,只是“地缘社会”的一个初始苗头而已。就像费孝通先生所说“过去,血缘社会是稳定的,是缺乏变动的;而变动大的社会也不易形成血缘社会,血缘社会的强弱也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的。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即我们一切曾经的熟人式差序格局社会的人情往来,都会在“地缘化”及城市化进程当中面临着新的转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