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期间,前往自贡市参观“恐龙博物馆”,探秘恐龙世界。进入博物馆大门,迎面“龙山”上逼真的几个恐龙和展馆外大型剑龙塑像给游人留下一见难忘的第一印象。 从自贡恐龙博物馆简介中了解到,自贡恐龙博物馆博物馆是在“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上就地兴建的。馆藏化石标本囊括了距今2.01至1.4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甲级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 参观博物馆,就是接受一堂形象生动的史前科普教育。 从“龙宫”大门进去,瞬间穿越,进入史前 “侏罗纪恐龙世界”,博物馆精华的化石埋藏现场——40多个保持原始埋藏状态、重叠交错堆积的多种恐龙化石和共生动物化石,向世人再现了恐龙和许多早已消失的物种构成的神秘多姿的侏罗纪时代。给人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一楼主展馆内,21具诸如保存完整长达20米的天府峨眉龙骨架、李氏蜀龙和长约4米,高2米的原始肉食性建设气龙,以及奔跑速度快且敏捷的埃雷拉龙、牙齿锋利似尖刀的始盗龙等大小不一、属种不同、形态各异的恐龙,让人犹如穿行在侏罗纪王国,探寻着史前恐龙的神秘。 在二楼的珍品厅,蜥脚类骨质尾锤、四川巨棘龙皮肤化石、四川巨棘龙肩棘化石、东坡秀龙头骨等许多形态各异、具有科学价值、保存完整的国宝级的恐龙化石珍品,以及如鱼类、龟类、两栖类、蛇颈龙类、翼龙类、三列齿兽类等共生动物化石,向游人展示出“恐龙之乡”中侏罗世纪恐龙动物群的生态场景。 在其它场馆,科普了“恐龙帝国的陨落”——恐龙的灭绝之谜,无论是“恐龙蛋孵化温度假说”“食物中毒假说”,还是其它“超新星爆发说”“地球大气成分变化说”,都与环境的改变密不可分。警示人们“在当今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人类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以免重蹈恐龙的覆辙。”(展馆解说词)第四单元的“恐龙飞天”告诉人们:“从陆地到天空,从奔跑到飞行,一场羽化促成了生命演化中最大的奇迹。羽化的演变推动着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的传承。那些延续了恐龙基因密码的鸟类,带着前者烙下的印记,在灭绝中振翅,在苍穹下遨游,成为今天仍与我们相伴的恐龙。”从某种意义上说,恐龙并未完全灭绝,鸟类就是恐龙化身的另一种生命形态,与我们同世界,共生存。 博物馆内的在整场“侏罗纪恐龙世界”游,让我们清楚认知“地球形成约46亿年,恐龙存在约1.6亿年,而人类诞生不过短短几百万年,人类对自己身处的星球还知之甚少。但是,人类从先祖传续至今的特质,诸如勇敢、好奇、执着等,一直引领着我们不断地去叩击未知的大门。或许,地球的一切我们无法全部破解,但我们从不驻足。”(博物馆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