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在测算养老金替代率问题时指出:“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在即,65岁可能是调整后的最终结果。”
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大多网友表示不能接受,“40多岁坐办公室坐到浑身酸痛,还65?”“65退休得交40年社保!每天上班累死累活的,到时候又能领几年?”“接下来的结果就是恶性循环,不交养老金的人更多、出生率更低、失业率更高。”“如果是因为养老金问题就延迟退休,就好比脚疼截肢。”“35岁求职歧视问题不解决,何来延迟退休?”
也有网友称,“具体还是得看从事的什么工作,有双休日,不用加班,多干几年也还行。”“延迟退休没关系,安排轻松的工作,我也愿意多干几年。”还有网友建议,“建议实行弹性退休,选择50岁退休则退休金少得可怜,选择65岁退休则多领退休金。让人们自愿选择,而不是强制延退。”
另据《中国经营报》最新报道,临近2024年全国两会,这一话题将成为委员、代表们讨论的热点。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王伟进指出,鉴于当前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养老保险制度尚不成熟等因素,建议遵循“循序渐进、小步慢走”的国际通行做法,设定较长的改革推进期,每年延迟的幅度不宜过大。他还建议:“考虑到我国男女不同性别间实际退休年龄差距较大,女性退休年龄偏早,与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教育水平上升较快、男女家庭分工日趋平等的发展趋势不一致,可研究逐步实现男女退休年龄趋同的可能。”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则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在延迟退休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如果职工自愿延迟退休,每推迟一年,至少应当增加其养老保险待遇5%—9%,以鼓励更多人自愿延迟退休,但不鼓励超过66岁健康期望寿命的自愿延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