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44|评论: 2

历代名人吟咏邛州考释(续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3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津胜因院亭子》宋.陆游
       考释:凡丁
       南江平无风,如镜新拂拭。渔舟不点破,潋滟千顷碧。
       栏干西北角,云散山争出。坡陀竞南走,翠入窗户窄。
       江山不世情,作意娱此客。岂无樽中酒,豪饮非宿昔。
       明当还成都,尘土埋马迹。后岩在眼中,飞去无羽翼。


       陆游:(见前注)


       诗题
       南津胜因院亭子:南河岸边白鹤山上“胜因院”里的亭子。
       根据诗意分析
       胜因院在鹤林寺后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的塔子地方,此处不仅能眺望南河,还能看到鹤林寺后山由陆游命名的“玉宵峰”,即本地人叫的:玉皇顶。
       胜因院:又名胜因寺,全国多地皆有,其中江苏溧阳胜因寺始建于晋;唐代更名“唐兴寺”;宋代改名“胜因院”。
       全国多地亦有唐兴寺,湖南的唐兴寺历史能追溯到晋代。
       据上分析
       白鹤山的胜因寺,亦始建于晋代,唐代亦曾名“唐兴寺”;宋代改名“胜因院”,并在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建“胜因院塔”;明末,胜因院 和 胜因塔,皆毁于战乱;清道光时复建的胜因塔叫:西塔。
       抑或
       胜因院 和 胜因塔,皆始建于宋代!
     〔参考材料〕
       清.嘉庆《江苏省溧阳县志.舆地志.寺观》载:“胜因寺,在县城西北四十五里旧县城侧。晋朝义熙元年(405)置;唐朝名唐兴;宋政和五年(1115)改今额。”
       按
       全国多地皆有胜因院,北京清华大学亦有一座1946年由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林徽因设计的“清华胜因院小楼”。其得名源于抗战时期迁往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即前清华大学),曾租用昆明“胜因寺”为校舍。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从昆明回迁,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出生于江苏省的朱自清教授,建议将新修建的“教授住宅区”命名为“胜因院”。
联系胜因寺在唐代更名为“唐兴寺”;宋代改名“胜因院”。还有朱自清赋予“清华胜因院小楼”的双重纪念意义,说明“胜因院”之名,象征吉祥如意,现今已对校内师生开放。


       诗
       南江平无风,如镜新拂拭。渔舟不点破,潋滟千顷碧。栏干西北角,云散山争出。坡陀竞南走,翠入窗户窄:陆游说,他在胜因院亭子中看到碧波千顷如镜的南河;亭子西北的白鹤群山云散山显;亭子下彭沟内的官道,起起伏伏地伸向西南方向;亭阁的窗户中满是苍翠颜色。
       南津:即南江、邛江、南河。
       潋滟(音练艳):形容水波荡漾。
       坡陀:山势起伏的样子,形容地形不平坦。
       陆游《天台院咏》诗序:“天台院自小阁下临官道,予为名曰:玉宵峰。”
       (详见陆游天台院咏》考释


       江山不世情,作意娱此客。岂无樽中酒,豪饮非宿昔。明当还成都,尘土埋马迹。后岩在眼中,飞去无羽翼:陆游说,江山对世间的人和事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还特意使我快乐,但是我今天的快乐,怎么会没有在亭子中痛饮的原因呢?明天我就要回成都了,白鹤后山的“玉宵峰”就在眼前,可惜我没有翅膀飞过去!
       江山不世情:江山不懂世态炎凉。
       作意:着意;加意。即故意、特意。
       娱:使快乐。
       岂无:怎么能没有?
       明当还成都:陆游“临邛十日游”计划期满,准备明天返回成都。明日是八月十三日。(详见陆游《八月十四夜三叉市对月》诗考释)
       后岩:指鹤林寺后山的玉宵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山中泛舟归郡城》宋.陆游
       考释:凡丁
       我呼小艇浮南津,落日乱山衔半轮。背船双鹭低掠水,下滩峭风冷逼人。
       中流回望始太息,烟中白塔高嶙峋。适从彼来忽在此,老夫拄杖捷有神。
       尉曹堆盘笠泽脍,秀才泻榼中山春。岂惟外物不挂眼,醉后兀尔忘吾身。
       朝冠行即挂神武,买犊遂欲耕峨岷。金丹自喜日日长,白发未许年年新。
       拥桥炬火远已闹,归舍睡息清而匀。明朝笑谓同载客,有脚莫踏东华尘。

       陆游:(见前注)

       诗题
       自山中泛舟归郡城:游游从白鹤山下的南河乘船回到宋代的临邛郡城—公孙城。
       泛舟:坐船游玩。
       郡城:郡治的城垣;郡治所在地。
       郡: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秦以前郡比县小;秦汉时郡比县大;隋唐以后州郡互称;明朝郡被废除。

      
       我呼小艇浮南津,落日乱山衔半轮。背船双鹭低掠水,下滩峭风冷逼人。中流回望始太息,烟中白塔高嶙峋。适从彼来忽在此,老夫拄杖捷有神。尉曹堆盘笠泽脍,秀才泻榼中山春。岂惟外物不挂眼,醉后兀尔忘吾身: 【大意】夕阳西下,陆游从胜因寺的亭子下山之后,呼了一条载客的帆船回公孙城,沿途但见白鹭双飞归巢,回望夕照下白色的胜因寺塔,不禁柱杖入神。
       这一趟临邛白鹤山之旅,特别是胜因寺和胜因塔,让他悟出“胜”和“因”的道理,绝对不要被当前的情形难倒!
       船到䣢罂渡口后,被负责转运徒众(游客)的公府属吏安排到宾馆食宿,享受了一顿丰美的大餐—南河鱼烹饪品,是夜的醉梦中,陆游忘却了自己。

       䣢罂渡口:在现今喻坎。(参见北宋.范镇《䣢罂古渡》考释)
       小艇:小型轻快的帆船。
       南津:南河。火井江与白沫江在齐口汇流后,宋代称为南津,现代叫南河。从公孙城乘船,可直达胡安点易洞和翠屏阁之下。
       白塔:鹤林寺后最高峰处的胜因寺砖塔,始建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明末毁于战乱,清道光时复建后称为“西塔”。
       尉曹:古代官署名称之一,为公府属吏的一部分,起源于汉代。主要职责是转运卒徒(包括游客)等,其负责人称为掾,副手称为属。
       卒徒:1、徒众或兵众。2、服劳役的人或差役。
       堆盘:一种热菜装盘的方法。将菜肴分次从锅中舀出装入盘中,形成如宝塔般的形状。笠泽脍:本意指松江或太湖出产的鱼加工的菜肴,借指用南河盛产的鱼烹饪品。
       笠泽:本意为松江或太湖,借指邛崃南河。
       脍:细切的鱼肉。组词脍炙人口。
       泻榼:很快地喝酒。
       泻:多义字,此处意为大口地喝。
       榼(音科):古代盛酒的器具。
       岂惟:难道只是;何止。
       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
       不挂眼:不看在眼里。
       兀尔:寂静貌。

       朝冠行即挂神武,买犊遂欲耕峨岷。金丹自喜日日长,白发未许年年新。拥桥炬火远已闹,归舍睡息清而匀。明朝笑谓同载客,有脚莫踏东华尘: 【背景】乾道七年(1171)初,四川宣抚使王炎邀陆游为幕府时,陆游积极主张北伐抗金,从而献《平戎策》,受到主和派的一致反对,王炎调回京城前已将幕府解散,朝庭于十月间正式否决《平戎策》。
       八月,正值壮年的陆游,且喜身体健康,尚在旅程中的他,做了辞官的心理准备—打算买一条牛,与妻子“偶耕”于峨眉山与岷山之交的白鹤山幽居寺旁。
       有此打算的陆游,在笮桥彻夜灯火的照耀下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早起见到同船的乘客说:“不要在繁华热闹的尘世中追名逐利。”
       后话
       陆游没想到回成都后调任为蜀州通判,淳熙二年(1175),时任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的范成大,虽与陆游结下深厚情谊,但是陆游坚持抗金的主张,仍遭主和派谗言,范成大被迫将陆游免职,陆游遂于浣花溪畔躬耕自活。

       朝冠:君臣上朝时所戴之冠。
       行即:很快。
       挂神武:成语“神武挂冠”,意指辞官。
       辞官:官员主动辞去官职,放弃担任公职的行为,表示官员对于个人原则或者道义的坚守。
       买犊遂欲耕峨岷:陆游“赴临邛十日游”期间,打算在峨眉山与岷山之间的临邛白鹤山中躬耕。
       (详见陆游《幽居院》诗考释)
       金丹:一、用丹砂与铅、硫黄等原料烧炼而成的丹药;二、修炼体内的精、气、神。陆游指的应是后者,因陆游(1125~1210)享年85岁,如果是服丹药的话会中毒短命。
       拥桥炬火:拥挤的笮桥上闪现的灯光和火把。
       按
     “䣢罂渡口”附近还有一座竹索桥,又称笮桥、绳桥,异常危险,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绳桥。
       清.马维翰《渡䢺水历邛南诸山》诗有描述:“萧萧萍末风,磊磊江间石。绳桥架何危,簸荡长流碧。揽轡稍迟回,性命赌轻掷。”
       马维翰:浙江海盐人,康熙六十年进士。雍正六年(1728)命赴建昌(今西昌)道属(含邛崃)清丈田亩。
      〔马维翰《渡䢺水历邛南诸山》诗 见清.嘉庆《直隶邛州志》1220p〕
       《簸荡长流碧的绳桥》网络图片
        
1709507499103.jpg
       唐.唐求《晓发》诗:
       旅馆候天曙,整车驱远程。几处晓钟断,半桥残月明
       沙上鸟犹在,渡头人未行去去古时道,马嘶三两声。
       其中
       半桥:指没有桥墩的笮桥,即用竹绳编织而成的悬空吊桥。这种桥在古代的临邛地方很常见。
       北宋.顿起《元符二年二月七日按部过邛州火井县三友堂小酌》诗句有:“细云散岩色,细迳度危笮。”
       此外下坝段的白木江上亦有笮桥;成都锦江上古代也有一座叫“夷里桥”的笮桥。
       (详见唐.唐求《晓发》诗考释)
       炬火:显眼的灯光;点燃的火把。
       东华尘:源见“东华软尘”。指追名逐利于繁华热闹的尘世。


发表于 2024-3-4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